A. 對少數民族產品(如服飾、針綉鞋墊)如何做市場調查報告(寫調查問卷)
你好,你可以把你所調查的內容設計成問卷,發布到我要調查網上,通過邀請他人參與的方式來幫你填寫問卷,有了數據就可以進行分析了。這樣對你寫市場調查會有所幫助
B. 企業調研報告 紡織行業
《2009年中國紡織行業市場調研報告》
報告目錄:
第一部分 2008產業運行外部環境變化分析
第一章 2008年中國紡織運行概況
第一節 2008年紡織重點產品運行分析
第三節 我國紡織產業特徵與行業重要性
一、在第二產業中的地位
二、在GDP中的地位
第二章 2008年紡織發展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第一節 2008年宏觀經濟政策影響
第二節 2008年中國經濟運行預測
第三節 「十一五」期間國民經濟發展預測
第四節 2008年國際經濟環境分析
第三章 紡織行業2008年政策環境變化分析
第一節 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第二節 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分析
第三節 國內紡織行業政策分析
一、行業具體政策
二、政策特點與影響
第四章 2008年國際紡織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世界紡織生產與消費格局分析
第二節 2008年世界紡織市場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 紡織重點產品2008年走勢分析
第五章 我國紡織行業供需狀況分析
第一節 紡織行業市場需求分析
第二節 紡織行業供給能力分析
第三節 紡織行業進出口貿易分析
一、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態勢
二、國內外產品的比較優勢
第六章 紡織行業前十強省市比較分析
第一節 前十強省市的人均指標比較
第二節 前十強省市的經濟指標比較
一、前十強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較
二、前十強省市的營運能力比較
三、前十強省市的償債能力比較
第七章 紡織行業競爭績效分析
第一節 紡織行業總體效益水平分析
第二節 紡織行業產業集中度分析
第三節 紡織行業不同所有制企業績效分析
第四節 紡織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績效分析
第五節 紡織市場分銷體系分析
一、銷售渠道模式分析
二、產品最佳銷售渠道選擇
第八章 紡織行業區域分析
第一節 我國紡織企業區域分析
第二節 山東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山東省紡織行業產銷分析
二、山東省紡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東省紡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四、山東省紡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第三節 廣東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廣東省紡織行業產銷分析
二、廣東省紡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三、廣東省紡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四、廣東省紡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第四節 江蘇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江蘇省紡織行業產銷分析
二、江蘇省紡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蘇省紡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四、江蘇省紡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第五節 浙江省紡織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一、浙江省紡織行業產銷分析
二、浙江省紡織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三、浙江省紡織行業償債能力分析
四、浙江省紡織行業營運能力分析
第三部分 紡織行業融資及競爭分析
第九章 我國紡織行業投融資分析
第一節 我國紡織行業企業所有制狀況
第二節 我國紡織行業外資進入狀況
第三節 我國紡織行業合作與並購
第四節 我國紡織行業投資體制分析
第五節 我國紡織行業資本市場融資分析
第十章 紡織產業經營策略分析
第一節 總體經營策略
第二節 市場競爭策略
一、細分市場及產品定位
二、價格與促銷手段
三、銷售渠道
第三節 行業品牌分析
第十一章 我國紡織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第一節 …………….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2、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節 …………….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2、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節 …………….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2、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節 …………….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2、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節 …………….
一、公司基本情況
二、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
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2、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3、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部分 產業發展前景及競爭預測
第十二章 我國紡織產業消費量預測
第一節 我國紡織消費總量預測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節 2009~2012年紡織需求總量時間序列法預測方案
第三節 2009~2012年紡織需求總量曲線預測法預測方案
第四節 2009~2012年紡織需求總量預測結果
第十三章 我國紡織產業供給預測
第一節 我國紡織生產總量預測研究思路與方法
第二節 2009~2012年紡織生產總量時間序列法預測方案
第三節 2009~2012年紡織生產總量曲線預測法預測方案
第四節 2009~2012年紡織生產總量預測結果
第十四章 紡織相關產業2009年走勢分析
第一節 上遊行業影響分析
第二節 下遊行業影響分析
第五部分 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
第十五章 紡織行業成長能力及穩定性分析
第一節 紡織行業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節 紡織行業增長性與波動性分析
第三節 紡織行業集中程度分析
第十六章 紡織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第一節 2009~2011年紡織行業主要區域投資機會
第二節 2009~2011年紡織行業出口市場投資機會
第三節 2009~2011年紡織行業企業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第十七章 紡織產業投資風險
第一節 紡織行業宏觀調控風險
第二節 紡織行業競爭風險
第三節 紡織行業供需波動風險
第三節 紡織行業技術創新風險
第三節 紡織行業經營管理風險
附錄一:紡織的定義和分類
附錄二:紡織行業重點發展領域和結構調整方向
報告目錄轉自:www.hxbgw.com
C. 中國刺綉商業前景
文章來源:http:www.embcc.cn
邁出2008年的腳步,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在期待春回大地的溫暖。回首已逝的2007年,房價、股市暴漲,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節節走高,工業原料價格攀升,居民消費指數大幅上揚……狂飆突進般的各種「漲」勢震顫著人心。經濟界人士表示,2007年是中國最近10年來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也是宏觀調控這一根弦綳得最緊的一年。被視為通貨膨脹信號的2007年經濟形勢帶給大多數企業與個人的是不斷增加的生產和生活負擔。面對社會的不安,國家在2007年歲末連續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抑制經濟的過快膨脹。這一年的大環境讓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陷入退稅下調、成本增加、市場疲軟等帶來的困頓中。2007年的冬季寒流陣陣,意外「冬眠」的縫制設備市場等待被暖流喚醒,然而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國內經濟發展環境復雜化,各方因素的不確定,使得2008年的國內宏觀環境也充滿了未知數。未來的一年中,縫制設備行業的「冰凍」何時消融,又將面對怎樣的發展環境,還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將視線聚焦於此,本刊跟大家一起直面2008年行業發展環境。
發展環境之宏觀政策
為了抑制經濟增長過快和投資過熱勢頭,國家於2007年底出台幾項大的匯率政策、稅率政策,並宣布在2008年執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無疑成為縫制設備企業最關心的問題。與此同時,國內的經濟環境又和國際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美國影響歐盟,二者同時影響中國。這些環境之外,還少不了下游紡織服裝產業帶給縫制設備行業的連鎖反應。
人民幣匯率節節攀升
2007年,在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和外商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等因素的推動下,人民幣升值速度較上年提高了將近一倍。截至2007年12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上年底的7.8087元上漲為7.3261元,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升值幅度達6.59%。
對於2008年貨幣政策的走勢,中國人民銀行在2007年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指出,將加強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利率和匯率政策的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等相關機構專家預測:2008年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將超過7%。人民幣持續升值對紡織服裝、家電等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沖擊和影響將更為巨大。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各層次企業的影響不一,假設不考慮產品定價的調整、外匯合同的安排等因素,僅從靜態的角度考慮: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高端特種縫紉機和裁剪設備企業,升值後反而有助於它們利潤的提高;標准、中捷等盈利能力強的骨幹企業,因部分機型的旋梭、馬達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升值後進口部件實際成本將有所下降,人民幣每升值1%對該層次企業全年凈利潤的影響也不超過0.8%;而對於出口依賴程度非常高,產品利潤率很低的企業,人民幣每升值1%,其全年凈利潤將下降2%-6%。
出口退稅政策趨於平穩
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產品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1985年3月,國務院正式頒發了相關通知,規定從1985年4月1日起實行對出口產品退稅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隨著國家稅制的改革,我國改革了已有退還產品稅、增值稅、消費稅的出口退稅管理辦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稅、消費稅制度為基礎的出口貨物退(免)稅制度。基於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考慮,2007年7月1日起,多年來一直享受高退稅政策的縫紉機產品出口退稅率從13%降為9%。
盡管過度依賴出口市場存在很大風險,轉向更加倚重國內市場的發展模式是大勢所趨,但這種調整需要時間。如果調整力度過大且無相應提高出口效益措施跟進而導致出口下滑過多,那麼企業效益和就業機會銳減等副作用將可能過強而對政策激起太大的反彈,甚至有可能導致政策調整回頭。在多項重磅政策同時實施的情況下,2008年國際貿易失衡問題有望緩解。因此,多數專家認為,2008年出口退稅繼續下調的可能性不大。
★2007年縫紉機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4%的影響,將在2008年進一步得到體現,對企業短期效益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為我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縫制設備行業出口退稅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第一,內資生產企業(含新外商投資企業)一般貿易實行「免、抵、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率;第二,生產企業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加工復出口的,實行「免、抵、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征稅稅率-退稅率)-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征稅稅率-退稅率);第三,無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全部進項稅額×(外銷貨物銷售額÷全部貨物銷售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征稅稅率-退稅率)。
貨幣政策從緊
為了緩解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多,防止經濟增長偏快轉為過熱,穩定通貨膨脹預期,2007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一年期存款利率調高至4.14%,一年期貸款利率上調至7.47%。過去一年,央行的加息力度之大也出乎了市場的預期。由於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央行不得不發行大量貨幣進行對沖,結果導致國內流動性泛濫,通貨膨脹一路走高。央行在控制信貸總量,10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同時,連續加了6次息,而且將存款利息所得稅由之前的20%下調為5%,加息力度之大、頻率之高在歷史上很罕見。
2007年12月3~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2008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相關機構專家預測,2008年「從緊的貨幣政策」將繼續主要以「貨幣數量控制政策(包括貸款額度政策)+適度加快升值」為主,預計央行將再加息3次,利率提高空間有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度發出「貨幣政策從緊」的信號,這對於部分高負債率的中國縫制設備企業來說,猶如當頭一棒。在台州,由於前幾年「滾雪球」式的擴張,部分企業「造血」功能非常虛弱。曾有業內人士傳言,在「銀根緊縮」的2008年,個別企業如不能按照預想中通過上市融資,極有可能淡出行業舞台。對於「零負債」的企業,加息政策會抑制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熱情,不利於企業的技術裝備升級。
兩稅合並,內資企業減負前行
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一稅兩法」並存的局面由此宣告徹底結束。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之後將會有3種稅率:25%的普通稅率;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實行20%的優惠稅率;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15%的優惠稅率。新稅法有5年過渡期,目前享受低稅率待遇的企業可以在通過新稅法後的5年期間逐步過渡到新法規定的稅率。
兩稅合並有利於增加內資企業的稅後凈利:一是所得稅稅率調整,降低了內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二是調整抵扣項目,降低了內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對各類企業實際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做出統一的扣除規定,包括工資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等,實行一致的政策待遇,凡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即降低了所得稅稅基。對於2007年3月16日以後在中國注冊的外資企業而言,將沒有5年的過渡期,2008年後,就要按照25%的統一稅率上繳企業所得稅。
★大中型內資企業的稅收負擔大大減少:以一家年利潤為1 000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減負1 000萬元×(33%-25%)=80萬元。小型微利企業稅收負擔略微增加:以一家年利潤為8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減負8萬元×(27%-20%)=0.56萬元;以一家年利潤為2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增負2萬元×(20%-18%)=0.04萬元。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幅度大:以一家年利潤為1 000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減負1 000萬元×(33%-15%)=180萬元。非生產性外資企業稅收負擔大幅減少,以一家年利潤為500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減負500萬元×(33%-25%)=40萬元。生產性外資企業稅收負擔將大幅增加,以一家年利潤為1 000萬元的企業為例,兩稅合並後企業增負1 000萬元×(25%-12%)=130萬元。
土地使用稅提高2倍
土地使用稅是對在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范圍內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以其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按照規定稅額計算徵收的一個稅種。2007年2月5日,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下發通知,2007年1月1日起,城鎮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在原規定的基礎上提高2倍,外資企業也納入了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稅范圍。按照修改後的內容,城鎮土地使用稅每平方米年稅額,大城市由0.5~10元提高到1.5~30元;中等城市由0.4~8元提高到1.2~24元;小城市由0.3~6元提高到0.9~18元;縣城、建制鎮、工礦區由0.2~4元提高到0.6~12元。按照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財政和地方稅務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盡快提出切實可行的稅額幅度調整方案上報省級政府。2007年,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都發布了關於調整土地使用稅的相關規定。
2008年1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中指出:土地閑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閑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土地閑置費。
★近兩年,國家頒布的打壓炒作及囤積土地的措施,對我行業部分企業有一定的壓力。高速增長時期,這些企業通過種種途徑「圈」了不少地。土地使用稅的大幅提高,會使本已微利的企業「雪上加霜」。例:某企業佔用土地10 000m²,當地政府規定的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稅額標准為6元/ m²,該企業全年支出城鎮土地使用稅10 000 m²×6元/ m²= 60 000元。
歐美經濟增長放緩
據《經濟參考報》2007年12月28日報道: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編寫的2008年世界經濟黃皮書預測,受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崩潰及次級房貸危機的沖擊,2007年全球經濟出現了降溫,預計這種減速趨勢在2008年仍會持續。
世界經濟頭號大國美國,因次級房貸危機和房市的萎靡不振,經濟增長已經放緩,有些專家甚至認為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2007年聖誕節前兩個月,美國聖誕節在中國的訂貨量大幅度降低,可以發現美國消費需求正在衰退。美國問題會日益嚴重,並將連累到歐洲國家。歐美經濟放慢對中國的影響,不僅只在消費品的出口方面,而且在投資產品、機械製造產品的出口方面。
★中國最大的兩個貿易夥伴——歐盟和美國的經濟增長減慢,對中國產生影響將難以避免。這兩大市場經濟的放慢肯定會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但減少幅度有多大,取決於經濟減慢的速度。歐美紡織服裝類消費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相關企業對縫制設備的需求量大小。中國宏觀調控正越來越多地考慮到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政府沒有啟用加息價格型調控措施,而繼續使用數量調控工具,並同時運用行政手段控制價格,以結構性的措施來控制通脹。
紡織服裝增速繼續走低
2007年1~11月份,紡織業和服裝鞋帽製造業工業企業增加值累計增長分別達到16.2%和16.6%,繼續呈小幅下降態勢。出口方面,1~11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1 56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9.85%,紡織行業出口增速繼續下滑。伴隨著工業增加值的增速放緩,主要紡織品和服裝的產量增速也繼續走低,對外出口保持穩中求進,增幅呈緩慢上升趨勢。總體來看,2007年紡織服裝業生產、銷售有明顯「降溫」跡象。
2008年,在輸歐紡織品數量解禁但博弈未止、中美紡織貿易形勢仍不確定、國外采購商紛紛將訂單轉移至他國等情況下,能否延續穩中有升趨勢?增長仍是主旋律,但是增長的幅度將逐步趨緩,而國內壓力要大於國際壓力。2007年針織服裝的產量增速低於梭織服裝,顯示出休閑類梭織服裝的強勁增長勢頭。這一勢頭在2008年奧運會的帶動下將更加明顯。
2008年,中國與歐盟達成新的紡織品貿易協議,要求中國和歐盟雙方對8類紡織服裝實施雙邊監控,不設數量限制,中方將對這些輸歐產品實施出口許可,歐方實施自動進口許可制度。事實上,對歐盟數量解禁並不意味著企業就可以蜂擁「跑量」、打價格戰,並不代表任何企業都能有市場。雖然中歐貿易政策在不斷調整,但貿易博弈不會停止。自中國與歐盟達成雙邊監控制度後,制度實施的效果估計會成為中美紡織品出口設限能否順利取消的參考。可以預計,一旦在實施雙邊監控制度過程中,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非理性增長,並引發歐盟新的貿易壁壘的話,美國必然重新考慮對中國紡織品進口設限的問題。2008年12月31日美國對中國輸美21類紡織品設限的解禁也將變得不確定。
2007年7月1日,《中部地區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暫行辦法》開始實施,此政策將使中部地區紡織服裝企業受益,無疑將加快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的梯度轉移。2008年1月1日,伴隨著《勞動合同法》的生效,必將給目前還存在相當程度上用工不規范問題的紡織服裝行業帶來巨大挑戰。如何在構建和諧的用工環境下,解決勞動力成本問題,是擺在很多服裝企業面前的一個考題。
更多請看刺綉頻道:http:www.embc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