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汽車文化的認識有哪些
汽車運動的起源:「賽車」一詞來自法文(Grand Prix),意思是大獎賽。在國外,汽車比賽幾乎與汽車具有同樣長的歷史。今天,各式各樣的汽車比賽被統稱為現代汽車運動,它是世界范圍內一項影響較大的體育運動。多姿多彩的汽車運動使這一冷冰冰的鋼鐵機器充滿了柔情蜜意,同時,汽車運動的激烈、驚險、浪漫、刺激,不僅僅使成千上萬的觀眾為之痴迷,而且還使世界汽車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汽車運動是指汽車在封閉場地內、道路上或野外比賽速度、駕駛技術和性能的一種運動項目。19世紀80年代,歐洲大陸出現了最早的汽車。汽車運動也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興起。從第一輛汽車被生產出來到第一次汽車比賽的舉行只不過十年的時間。起初,汽車比賽的目的只是汽車生產廠家為了檢查車輛的性能,宣傳使用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車生產廠家積極資助,推銷其產品。1894年,Le Petit 日報的Pierre Gifard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汽車比賽,線路由巴黎到魯昂(Rouen),共80英里。這次比賽遠不及今天大獎賽扣人心弦,引用當時的話說「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汽車運動的魅力: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之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汽車比賽不斷推動著世界和各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革命,而汽車工業的日新月異的變革又推動了汽車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運動自始至終圍繞交通車和專門特製賽車這兩大類車種發展。有錢人駕著剛剛問世不久的汽車,炫耀他們的「紳士派頭」已成為歷史。如今汽車甲級賽(即F1)駕駛員,他們身穿類似潛水員潛水服的長袖防火服,頭盔和宇航員戴的差不多。
現在的汽車賽已完全成為一種職業活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在賽車場,那些五彩繽紛的賽車,隨著一聲令下,竟相出發,開足馬力沖向前方。車手門你追我趕的爭先表演,賽車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而過的彩場面非常壯觀,這對20~30萬的現場觀眾和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來說極豐富刺激。
汽車運動的魅力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有助於改善汽車的性能; 是強化的道路實驗;動態車展最佳廣告;促進汽車大眾化。
汽車賽是集人與車為一體的綜合較量。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作為一項群眾性體育活動,賽車不僅體現著技術革新的步伐,也體現出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它壯觀而激烈,充滿著冒險的情趣,因而激起越來越多人的狂熱。每次大獎賽到來,總有成千上萬的愛好者趨之若鶩。英國以每張1500美元的往返機票組織人們前往巴西觀看汽車大賽;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則成群結隊地乘火車奔奧地利觀看比賽。聯邦德國、英國和南非,是甲級賽車的會聚之地,每次都有不下10萬人前往觀看。
汽車賽是車戰?商戰?金融戰還是科技戰?誰也無法說清。它那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總之,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上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汽車的理解和認識也在逐步加深,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下游環節,汽車運動產業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落地生根。「熱衷於汽車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喜歡觀看汽車賽事外,中國職業車手的隊伍也在迅速壯大,他們已經開始出現在國際頂級汽車賽事中。」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有關人士表示,汽車運動已經成為一部分中國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看各類汽車賽事更是成了都市時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記者從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了解到,隨著F1、GT這樣的世界頂級汽車賽事相繼落戶中國,中國國內的各項汽車賽事近年來也風起雲涌,諸如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卡丁車錦標賽等一系列賽車運動,已經在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的年度賽程上被排得滿滿當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3日國產汽車品牌吉利與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握手,成為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的汽車贊助商,為大賽提供車輛贊助。目前,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是國際汽聯認可的國際方程式賽事,並成為中國最高級別的方程式賽事。
國際上的汽車賽事已經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商業價值鏈,其所帶來的市場回報相當誘人。以F1為例,據歷年來的保守統計,國際標準的F1賽車場每年僅車賽就可吸引數以萬計的人從世界各地匯聚而來,每場比賽現場觀眾可達到20萬到30萬人,而每張入場券的價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間不等。其次,F1大賽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轉播,世界各大報刊都報道每場比賽賽況,其所吸引的觀眾和讀者可高達60億人次。F1歷年經濟數據表明,企業躋身賽車運動,利用賽事推廣的市場回報率遠高於其他的市場推廣方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景氣的提升,加之外來汽車文化的強力沖擊,有報告預測,如果在我國大力發展汽車運動產業,由此會帶動整個中國的汽車產業,並將最終為我國GDP增長做出重要貢獻。汽車運動的直接效應體現在汽車銷售、零配件銷售、駕駛培訓等領域,間接效應體現在因賽事而產生的媒體直播、旅遊等,所涉及的行業不下數十個。
盡管國內的汽車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的汽車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回報十分有限。原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主席石天曙認為,以目前國內注冊的30傢俱樂部,400多輛賽車,以及每年四站汽車拉力錦標賽、五站卡丁車賽的基礎,還無法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實質意義。
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賽車運動的軟肋所在:資金、技術、人才這三方面的缺一不可。
資金是關鍵既然賽車運動被稱為「燒錢」運動,勿需質疑,資金成為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瓶頸。無論是F1這樣的國際賽事,還是AGF、CCC等亞洲賽事,是否有足夠的贊助商和贊助金額是一支車隊生存壯大,賽事順利進行,推廣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
技術是保障一個沒有自身核心技術的車隊或者廠商,是無法在賽車世界裡覓得一席之地;同樣,一個在汽車行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也是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賽車大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賽車運動較發達國家相比,一開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顯優勢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障礙,且這種軟肋並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推廣和商業運作來彌補。
人才是持續性發展的前提對於賽車運動而言,最為稀缺的是車手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獲得國際汽聯超級駕駛執照的人,全世界恐怕就只有10多人,且多數是來自歐美、日本等汽車運動發展較為發達的國家。雖然中國的賽車運動還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軟肋,但是06的AGF、CCC等賽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了國人在賽車運動方面無可限量的潛力,正是這些潛力將使得中國賽車運動「錢途」光明,最終會躋身於世界賽事之列。
Ⅱ 盧比肯汽車運動文化產業(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盧比肯汽車運動文化產業(源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9月1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等。
法定代表人:楊建華
成立時間:2013-09-10
注冊資本:1184.19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22901627713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延慶區舊縣鎮北張庄村東500米
Ⅲ 求汽車文化論文一篇,謝謝
汽車文化論文
汽車運動
汽車運動的起源:「賽車」一詞來自法文(Grand Prix),意思是大獎賽。在國外,汽車比賽幾乎與汽車具有同樣長的歷史。今天,各式各樣的汽車比賽被統稱為現代汽車運動,它是世界范圍內一項影響較大的體育運動。多姿多彩的汽車運動使這一冷冰冰的鋼鐵機器充滿了柔情蜜意,同時,汽車運動的激烈、驚險、浪漫、刺激,不僅僅使成千上萬的觀眾為之痴迷,而且還使世界汽車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汽車運動是指汽車在封閉場地內、道路上或野外比賽速度、駕駛技術和性能的一種運動項目。19世紀80年代,歐洲大陸出現了最早的汽車。汽車運動也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興起。從第一輛汽車被生產出來到第一次汽車比賽的舉行只不過十年的時間。起初,汽車比賽的目的只是汽車生產廠家為了檢查車輛的性能,宣傳使用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車生產廠家積極資助,推銷其產品。1894年,Le Petit 日報的Pierre Gifard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汽車比賽,線路由巴黎到魯昂(Rouen),共80英里。這次比賽遠不及今天大獎賽扣人心弦,引用當時的話說「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汽車運動的魅力: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之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汽車比賽不斷推動著世界和各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革命,而汽車工業的日新月異的變革又推動了汽車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運動自始至終圍繞交通車和專門特製賽車這兩大類車種發展。有錢人駕著剛剛問世不久的汽車,炫耀他們的「紳士派頭」已成為歷史。如今汽車甲級賽(即F1)駕駛員,他們身穿類似潛水員潛水服的長袖防火服,頭盔和宇航員戴的差不多。
現在的汽車賽已完全成為一種職業活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在賽車場,那些五彩繽紛的賽車,隨著一聲令下,竟相出發,開足馬力沖向前方。車手門你追我趕的爭先表演,賽車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而過的彩場面非常壯觀,這對20~30萬的現場觀眾和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來說極豐富刺激。
汽車運動的魅力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有助於改善汽車的性能; 是強化的道路實驗;動態車展最佳廣告;促進汽車大眾化。
汽車賽是集人與車為一體的綜合較量。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作為一項群眾性體育活動,賽車不僅體現著技術革新的步伐,也體現出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它壯觀而激烈,充滿著冒險的情趣,因而激起越來越多人的狂熱。每次大獎賽到來,總有成千上萬的愛好者趨之若鶩。英國以每張1500美元的往返機票組織人們前往巴西觀看汽車大賽;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則成群結隊地乘火車奔奧地利觀看比賽。聯邦德國、英國和南非,是甲級賽車的會聚之地,每次都有不下10萬人前往觀看。
汽車賽是車戰?商戰?金融戰還是科技戰?誰也無法說清。它那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總之,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上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汽車的理解和認識也在逐步加深,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下游環節,汽車運動產業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落地生根。「熱衷於汽車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喜歡觀看汽車賽事外,中國職業車手的隊伍也在迅速壯大,他們已經開始出現在國際頂級汽車賽事中。」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有關人士表示,汽車運動已經成為一部分中國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看各類汽車賽事更是成了都市時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記者從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了解到,隨著F1、GT這樣的世界頂級汽車賽事相繼落戶中國,中國國內的各項汽車賽事近年來也風起雲涌,諸如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卡丁車錦標賽等一系列賽車運動,已經在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的年度賽程上被排得滿滿當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3日國產汽車品牌吉利與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握手,成為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的汽車贊助商,為大賽提供車輛贊助。目前,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是國際汽聯認可的國際方程式賽事,並成為中國最高級別的方程式賽事。
國際上的汽車賽事已經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商業價值鏈,其所帶來的市場回報相當誘人。以F1為例,據歷年來的保守統計,國際標準的F1賽車場每年僅車賽就可吸引數以萬計的人從世界各地匯聚而來,每場比賽現場觀眾可達到20萬到30萬人,而每張入場券的價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間不等。其次,F1大賽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轉播,世界各大報刊都報道每場比賽賽況,其所吸引的觀眾和讀者可高達60億人次。F1歷年經濟數據表明,企業躋身賽車運動,利用賽事推廣的市場回報率遠高於其他的市場推廣方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景氣的提升,加之外來汽車文化的強力沖擊,有報告預測,如果在我國大力發展汽車運動產業,由此會帶動整個中國的汽車產業,並將最終為我國GDP增長做出重要貢獻。汽車運動的直接效應體現在汽車銷售、零配件銷售、駕駛培訓等領域,間接效應體現在因賽事而產生的媒體直播、旅遊等,所涉及的行業不下數十個。
盡管國內的汽車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的汽車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回報十分有限。原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主席石天曙認為,以目前國內注冊的30傢俱樂部,400多輛賽車,以及每年四站汽車拉力錦標賽、五站卡丁車賽的基礎,還無法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實質意義。
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賽車運動的軟肋所在:資金、技術、人才這三方面的缺一不可。
資金是關鍵既然賽車運動被稱為「燒錢」運動,勿需質疑,資金成為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瓶頸。無論是F1這樣的國際賽事,還是AGF、CCC等亞洲賽事,是否有足夠的贊助商和贊助金額是一支車隊生存壯大,賽事順利進行,推廣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
技術是保障一個沒有自身核心技術的車隊或者廠商,是無法在賽車世界裡覓得一席之地;同樣,一個在汽車行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也是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賽車大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賽車運動較發達國家相比,一開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顯優勢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障礙,且這種軟肋並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推廣和商業運作來彌補。
人才是持續性發展的前提對於賽車運動而言,最為稀缺的是車手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獲得國際汽聯超級駕駛執照的人,全世界恐怕就只有10多人,且多數是來自歐美、日本等汽車運動發展較為發達的國家。雖然中國的賽車運動還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軟肋,但是06的AGF、CCC等賽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了國人在賽車運動方面無可限量的潛力,正是這些潛力將使得中國賽車運動「錢途」光明,最終會躋身於世界賽事之列。
Ⅳ 關於汽車文化的一篇5000字左右的的論文
汽車文化論文
汽車運動
汽車運動的起源:「賽車」一詞來自法文(Grand Prix),意思是大獎賽。在國外,汽車比賽幾乎與汽車具有同樣長的歷史。今天,各式各樣的汽車比賽被統稱為現代汽車運動,它是世界范圍內一項影響較大的體育運動。多姿多彩的汽車運動使這一冷冰冰的鋼鐵機器充滿了柔情蜜意,同時,汽車運動的激烈、驚險、浪漫、刺激,不僅僅使成千上萬的觀眾為之痴迷,而且還使世界汽車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汽車運動是指汽車在封閉場地內、道路上或野外比賽速度、駕駛技術和性能的一種運動項目。19世紀80年代,歐洲大陸出現了最早的汽車。汽車運動也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而興起。從第一輛汽車被生產出來到第一次汽車比賽的舉行只不過十年的時間。起初,汽車比賽的目的只是汽車生產廠家為了檢查車輛的性能,宣傳使用汽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汽車生產廠家積極資助,推銷其產品。1894年,Le Petit 日報的Pierre Gifard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汽車比賽,線路由巴黎到魯昂(Rouen),共80英里。這次比賽遠不及今天大獎賽扣人心弦,引用當時的話說「without danger, easy to handle and cheap to run!」。
汽車運動的魅力: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之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汽車比賽不斷推動著世界和各國汽車工業的技術革命,而汽車工業的日新月異的變革又推動了汽車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運動自始至終圍繞交通車和專門特製賽車這兩大類車種發展。有錢人駕著剛剛問世不久的汽車,炫耀他們的「紳士派頭」已成為歷史。如今汽車甲級賽(即F1)駕駛員,他們身穿類似潛水員潛水服的長袖防火服,頭盔和宇航員戴的差不多。
現在的汽車賽已完全成為一種職業活動,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在賽車場,那些五彩繽紛的賽車,隨著一聲令下,竟相出發,開足馬力沖向前方。車手門你追我趕的爭先表演,賽車如萬馬奔騰一瀉千里而過的彩場面非常壯觀,這對20~30萬的現場觀眾和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來說極豐富刺激。
汽車運動的魅力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有助於改善汽車的性能; 是強化的道路實驗;動態車展最佳廣告;促進汽車大眾化。
汽車賽是集人與車為一體的綜合較量。與通常的體育運動相比,汽車運動不僅是車手個人技藝、意志和膽量的競爭,而且是汽車設計,產品質量的角逐。這種獨具特色的雙重性運動,更能體現人類精英與高新科技最完美的結合,體現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能力。
作為一項群眾性體育活動,賽車不僅體現著技術革新的步伐,也體現出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它壯觀而激烈,充滿著冒險的情趣,因而激起越來越多人的狂熱。每次大獎賽到來,總有成千上萬的愛好者趨之若鶩。英國以每張1500美元的往返機票組織人們前往巴西觀看汽車大賽;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則成群結隊地乘火車奔奧地利觀看比賽。聯邦德國、英國和南非,是甲級賽車的會聚之地,每次都有不下10萬人前往觀看。
汽車賽是車戰?商戰?金融戰還是科技戰?誰也無法說清。它那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總之,有了具有高科技產品的汽車公司做後盾,有了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企業集團的資助,再加上熱心汽車運動的人們的積極參與,這就是汽車運動能夠經久不衰的關鍵所在。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汽車的理解和認識也在逐步加深,作為汽車產業鏈的下游環節,汽車運動產業近年來開始在國內落地生根。「熱衷於汽車運動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喜歡觀看汽車賽事外,中國職業車手的隊伍也在迅速壯大,他們已經開始出現在國際頂級汽車賽事中。」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有關人士表示,汽車運動已經成為一部分中國老百姓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看各類汽車賽事更是成了都市時尚人群的生活方式。
記者從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了解到,隨著F1、GT這樣的世界頂級汽車賽事相繼落戶中國,中國國內的各項汽車賽事近年來也風起雲涌,諸如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卡丁車錦標賽等一系列賽車運動,已經在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的年度賽程上被排得滿滿當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3日國產汽車品牌吉利與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握手,成為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的汽車贊助商,為大賽提供車輛贊助。目前,亞洲吉利方程式國際公開賽是國際汽聯認可的國際方程式賽事,並成為中國最高級別的方程式賽事。
國際上的汽車賽事已經形成了成熟而完整的商業價值鏈,其所帶來的市場回報相當誘人。以F1為例,據歷年來的保守統計,國際標準的F1賽車場每年僅車賽就可吸引數以萬計的人從世界各地匯聚而來,每場比賽現場觀眾可達到20萬到30萬人,而每張入場券的價格通常在100美元到2000美元間不等。其次,F1大賽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轉播,世界各大報刊都報道每場比賽賽況,其所吸引的觀眾和讀者可高達60億人次。F1歷年經濟數據表明,企業躋身賽車運動,利用賽事推廣的市場回報率遠高於其他的市場推廣方式。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景氣的提升,加之外來汽車文化的強力沖擊,有報告預測,如果在我國大力發展汽車運動產業,由此會帶動整個中國的汽車產業,並將最終為我國GDP增長做出重要貢獻。汽車運動的直接效應體現在汽車銷售、零配件銷售、駕駛培訓等領域,間接效應體現在因賽事而產生的媒體直播、旅遊等,所涉及的行業不下數十個。
盡管國內的汽車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的汽車運動還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回報十分有限。原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主席石天曙認為,以目前國內注冊的30傢俱樂部,400多輛賽車,以及每年四站汽車拉力錦標賽、五站卡丁車賽的基礎,還無法形成產業化發展的實質意義。
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賽車運動的軟肋所在:資金、技術、人才這三方面的缺一不可。
資金是關鍵既然賽車運動被稱為「燒錢」運動,勿需質疑,資金成為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瓶頸。無論是F1這樣的國際賽事,還是AGF、CCC等亞洲賽事,是否有足夠的贊助商和贊助金額是一支車隊生存壯大,賽事順利進行,推廣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所在。
技術是保障一個沒有自身核心技術的車隊或者廠商,是無法在賽車世界裡覓得一席之地;同樣,一個在汽車行業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也是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賽車大國。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賽車運動較發達國家相比,一開始就多少有些「先天不足」,不具明顯優勢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賽車運動發展的最大障礙,且這種軟肋並不能單純依靠市場推廣和商業運作來彌補。
人才是持續性發展的前提對於賽車運動而言,最為稀缺的是車手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獲得國際汽聯超級駕駛執照的人,全世界恐怕就只有10多人,且多數是來自歐美、日本等汽車運動發展較為發達的國家。雖然中國的賽車運動還存在資金、技術、人才等軟肋,但是06的AGF、CCC等賽事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了國人在賽車運動方面無可限量的潛力,正是這些潛力將使得中國賽車運動「錢途」光明,最終會躋身於世界賽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