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中國適合發展經濟林產業嗎

中國適合發展經濟林產業嗎

發布時間:2021-01-13 06:18:45

㈠ 中國最大的經濟林區是什麼林區

中國最大的經濟林區是【東南經濟林區】。

㈡ 我國經濟林栽培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濟林是指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經濟林不僅能為人們提供糧食、果品和油料產品,而且還具備凈化空氣、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功能,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地應用在經濟林木的繁殖、良種選育、豐產栽培、科學經營、產品貯運、產品加工、商品流通等各個生產環節。目前,經濟林產業已成為我國林業產業的主體,經濟林面積約占林業總面積的20%,占人工林總面積的58.3%,占我國林業產業總值的60%以上,年產值已超過1000億元。可以說,經濟林是林業三大效益統一性很強的林種,發展經濟林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建設我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森林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經濟林建設的成就和水平是衡量我國林業三大體系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實現我國糧油安全、生態安全長治久安的新途徑。

1. 經濟林產業發展的簡況

經濟林以其生產周期短、效益高、適宜農戶經營的優勢,在丘陵山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作為開展多種經營的骨幹項目,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引導農民奔小康。近二十年來,全國經濟林造林面積以較快的速度推進。在當前西部大開發的形勢下,經濟林生產較大發展規模主要也將出現在西部地區。但從總體上來講,經濟林生產從數量上已達到了一個「階段近飽和狀態」,今後的發展重點將會轉移到結構的調整和效益的提高。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良種培育和擴繁、培育技術和產品采後加工利用將是今後經濟發展的重點。

經濟林是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概念,是從特用經濟林延伸下來的。經濟林的提出也是與當時我國社會、林業生產力水平低、學科林種尚未高度分化的現狀相關。作為特色產業,至今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經濟林產業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提高群從生活質量的保證。近十年來,大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轉移。要解決大量剩餘人口問題,更重要的是依靠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當地產業,經濟林產業將在勞動就業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林產業發展也是生態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生態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保證。無論是三北、太行山、長江中上游、黃河中上游和退耕還林工程都是如此。除了國家糧食補助等政策性支持外,保證一定比例的經濟林,使群眾年年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是確保防護林體系可持續性經營管理的前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經濟林特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對其質量要求向營養型和保健型方向發展。發展經濟林產業,提供各類經濟林商品,是滿足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需求、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

2. 經濟林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經濟林果品的質量低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果樹發展趨勢是減少栽培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進行集約化栽培,而我國當前的情況正好與此相反,還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而大量果園單產低,投入市場的果品質量差,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且出口價大大低於其他國家,據香港市場反應,我國大陸產的甜橙在港售價僅為3060港元/噸,而美國甜橙為5280港元/噸,我國香蕉為1453港元/噸,馬來西亞香蕉為4762港元/噸。在國內市場上,由於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果品質量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致使大量國外優質果品進入中國市場,盡管其價大大高於國產果品,但仍然俏銷。如1994年我國蘋果出口為10.7萬噸,而當年進入中國的外國蘋果卻高達12.5萬噸,成為該年世界第6位蘋果進口國。當前良種在推廣應用上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2.2 生產規模分散,不利於形成產業規模

我國經濟林生產經營分散,分散型經營不利於良種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利於建成規模化的商品生產基地,更不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從而也難形成規模化的產品集散市場,導致銷售成本提高和原料產品因銷售不暢而耗損比例大。因此,當前太分散的經營方式下不利於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市場完善的產業體系,也不利於提高質量和創立品牌。

2.3 採收及采後管理薄弱,產品消費群體單一,傳統消費習慣難以短時間內改變

長期以來經濟林產品的消費群體仍然是以城市、城鎮消費為主,廣大農村消費比例低且消費群體尚未形成。
我國經濟林產品產量和消費量均呈上升趨勢,但產品產量的上升要超過消費量上升,在出口仍無很大增加的前提下,必然產生相對過剩,所以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售賣難的現象。

2.4 無規劃發展普遍存在,經濟林林種產品類同化

我國經濟林樹種豐富,但大多數仍處於野生狀態,用於栽培的樹種仍然不多。其中板栗、銀杏等樹種更是到處栽植。品種趨同發展造成特色喪失,同時沒有新的出路,結果導致生產過剩,效益下降。蘋果、山楂、柑桔等樹種也出現了類似問題。

生產缺乏科學規劃,許多地區發展樹種和品種,採取「追隨」行動,人家搞什麼他也搞什麼,缺乏對市場的長遠考慮,等建成投產時,卻發現市場已開始過剩,而本地許多獨特的、可以標新立異的東西,如一些名、特、優樹種、品種、地理優勢未能得到發揮。
2.5
科研延續性不強導致創新乏力

基地建設問題,而基地建設的突出問題是「良種良法」程度低,老、密、殘次林分比例大,總體上單產低,經濟效益不高。絕大部分是三十年前用籽播實生苗栽植或其大樹飛籽成林的,板栗大部分是用嫁接苗栽植的,在木本糧油經濟林中算是「良種良法」程度較高的,產量也高一些,盛產期的板栗園平均畝產約200斤,而「良種良法」程度高的板栗畝產量可達到400-800斤。培育技術進展較為緩慢,由於無性繁殖沒有達到真正實用化,不但良種化工作沒有進展,產量仍然不很穩定,有待於加強。

2.6構建經濟林現代化產業技術受到制約

林地承包確權到戶以後,農民想發展沒資金,想致富缺技術。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幫助農民發家致富。譬如加大金融和保險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規范的、合理的、科學的採伐管理制度;建立科學規范的流轉制度,使農民的權益得到最大保障;建立林業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走合作經營的路子。

3實現規劃的對策措施

3.1充分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和調查設計部門的技術優勢,加強、充實基層林業科技推廣站所,有計劃地建設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經濟林生產示範基地。加強對現有先進技術的組裝配套和推廣應用工作,推動特色經濟林產品產量、質量躍上一個新台階。

3.2加強產業的科技支撐。種植基地是產業的基礎,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大力推進經濟林產業化進程。按照造林技術規程規劃設計,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努力培養典型,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

3.3組建民間商業社團、協會,加強技術信息服務。在經濟林主產區,鼓勵農戶或商家自己成立產銷協會、商會等組織,相互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組織技術交流和培訓活動,解決存在問題。

3.4調整產業結構,重點抓好以核桃、板栗、八角為主的特色經濟林資源培育,淘汰沒有市場的一般品種,適當引進經過試驗研究成功的外來樹種。強化造林、營林標准化生產管理,堅持推行無公害栽培技術,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建設一流的經濟林產業原料基地。

3.5科學種植的關鍵是要做到「良種良法」。一個優良品種的培育最快也得8年以上,如果沒有提前8年以上開展良種培育工作,貯存足夠的良種,也就無法繁育出大量的良種壯苗,良種問題將總也解決不了。加強基地建設的科技支撐工作,一是要圍繞產業建設超前進行良種培育和豐產高效栽培技術的科研工作,不斷研究出新良種和改進栽培技術,尤其是要把良種培育工作作為政府支持的重點,良種培育承擔單位應是有實力的科研部門。二是及時建設良種展示、新技術應用的示範基地,起示範、引導、輻射作用。三是通過制定獎勵使用「良種良法」建設基地政策,強制執行技術標准,開展技術培訓服務等行政、技術措施,大力推廣應用科技成果,實現「良種良法」種植。

3.6充分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和調查設計部門的技術優勢,加強、充實基層林業科技推廣站所,有計劃地建設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經濟林生產示範基地。加強對現有先進技術的組裝配套和推廣應用工作,推動特色經濟林產品產量、質量躍上一個新台階。

國家林業局十分重視經濟林產業的發展,把發展經濟林產業作為改善和加強山丘地區、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優化人民膳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近五年來,我國經濟林產業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明顯增加,質量、效益顯著提高。截至2006年底,全國經濟林種植面積近3000萬公頃,主要經濟林產品總產量達到10121萬噸,經濟林產品產值達到2551億元,占林業總產值(10652.2億元)23.9%以上,占林業第一產業產值(4708.8億元)54.2%。經濟林產業已經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在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專業數據可以參考一些專業報告,推薦你看一下《中國林木育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㈢ 楊樹屬於經濟林嗎

經濟林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廣義經濟林是與防護林相對而言,以生產木材和其他林產品直接獲得經濟效益為主要的森林。

現在有了個千紅楊,一個新品種,葉子一直是紅色的,而且是紅橙黃三種顏色,春天展葉就是鮮紅色到夏季的紅黃綠三色共存一棵樹,再到秋季的鮮紅色,據說是中國第五代彩葉楊鄉土新品種。無楊絮污染、一樹三色三季觀賞,最後等秋季以後通體變紅,是很好的彩葉觀賞樹種。本人還未見到真樹,應該表現性狀還不錯,希望大家以後多關注

㈣ 經濟林研究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嗎

是核心復中文期刊


經濟制林研究

《經濟林研究》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該刊於1983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創刊。該刊是我國唯一的反映國內外經濟林科學與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該刊為季刊,國內外公開發行。 《經...

㈤ 我國主要的經濟林區位於:

①東北針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中國主要天然林區,現有森林3094萬公頃,佔全國的26.9%;森林蓄積量28.9億立方米,佔全國32%;森林覆蓋率約為37.6%。經過採伐更新和人工改造經營,區內人工林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本區西北部的大興安嶺主要是落葉松(興安落葉松)林和採伐後的樺木、山楊次生林,部分地區有樟子松林,沿河流有楊樹和鑽天柳(亦稱朝鮮柳),東南部有生長不良的蒙古櫟林。小興安嶺主要是紅松林和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樹除紅松外有落葉松、魚鱗松、紅皮雲杉和冷杉(臭松);闊葉樹有椴樹、水曲柳、核桃楸、黃菠蘿、榆樹和械樹類及多種樺木和楊樹。長白山區的森林與小興安嶺林區相近似,但闊葉樹種的比重增加,並有沙松(冷杉一種)和長白赤松。

②西南亞高山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部,是中國第2重要天然林區。這一林區海拔高差很大,森林主要分布於山坡中下部,一般在4000米以下。全區有林地面積2245萬公頃,佔全國19.5%;森林蓄積量35.8億立方米,佔全國39.7%;森林覆蓋率28.3%。林區針葉樹有多種冷杉、雲杉及落葉松、高山松、鐵杉;闊葉樹有多種樺木、槭樹、高山櫟。在海拔較低處還有椴樹、榆樹、槭樹和高山松、華山松等,海拔更低的山坡出現殼斗科、樟科等常綠闊葉樹。林區林下植物有杜鵑、懸鉤子、忍冬和箭竹等。林區內棲息著許多珍稀動物。大熊貓即生長於以箭竹為主要林下植物的雲杉、冷杉林內;並有金絲猴、扭角羚等。
本區因位於長江許多支流的上游,森林涵養水源的功能應充分重視。在陡坡、山脊的森林應劃作水源林,並應劃定必要的自然保護區,保存珍稀物種和森林類型。

③南方松杉林和常綠闊葉林及油茶、油桐等經濟林。這一地區主要森林樹種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柏木,多種竹類(主要有毛竹、淡竹、桂竹、剛竹、南部還有叢生竹)和多種常綠闊葉樹(主要有樟樹、楠木、栲類、石櫟、常綠青岡、木荷、木蓮、阿丁楓、膽八樹等)。此外有許多落葉闊葉樹如多種櫟類(包括栓皮櫟、麻櫟、小葉櫟、檞櫟)、山毛櫸、楓香、檫樹、擬赤楊、光皮樺等。中國多種特有樹種原產於此。針葉樹中有銀杏、水杉、杉木、金錢松、銀杉、台灣杉、白頭杉、福建柏;闊葉樹有珙桐、杜仲、喜樹、觀光木、伯樂樹、香果樹等。多種經濟林產品重要的有油茶、油桐、烏桕、漆、棕櫚、厚朴、杜仲、白蠟。油茶麵積約有300多萬公頃;油桐約200萬公頃。
南方山區面積大,氣候條件好,具有林業生產潛力,大力發展用材林、竹林和多種經濟林木,能提供大宗竹木材料和多種林產品,既能提供國民經濟建設和各種工業原料,又可用作人民生產生活資料。南方是多山的地區,不少山地坡度很陡,雨量多並常出現暴雨。因此森林對涵養水源、保持土壤,減免洪水災害和下遊河流、湖泊、水庫的淤積有重要作用。

④華北落葉闊葉林及油松、側柏林。這一林區的范圍,大致北自遼寧南部,南到淮河以北,包括華北廣大山區。目前僅有散生的小片櫟類、樺木、山楊為主的落葉闊葉林和小片的側柏、油松等針葉林。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山谷局部地區有少數白蠟、槭樹、椴樹、青楊等生長。在海拔較高山地還有小片華北落葉松、雲杉(青桿和白桿)及少數冷杉。本區需大力保護和培育森林,生產用材、薪材並涵養水源,保持土壤。

⑤華南熱帶季雨林。分布於北回歸線以南地區。主要林區有海南島及南海諸島、台灣省南部及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地區。森林基本上屬熱帶季雨林,在濕潤的山谷樹木板根現象較明顯,林下有高大的樹蕨、棕櫚科植物,樹干附生蘭科、蕨類及天南星科植物,顯出熱帶雨林的景觀。這一林區蘊育和保存極為豐富的森林植物,有青梅、坡壘、龍腦香、娑羅雙樹等龍腦香科樹木,並有蝴蝶樹、人面子、番龍眼、山楝、麻楝、卵葉阿丁楓等熱帶樹種,在西雙版納和廣西最南部還有野生團花樹。此外,陸均松、雞毛松在海南島和雲南南部也有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則有以常綠殼斗科樹木為主的常綠闊葉樹林。在低海拔及河穀雨量較少處旱生型現象明顯,如海南島南部有厚皮樹,閉花木、合歡屬(黑格、白格)、刺竹等近似稀樹草原的旱生型熱帶林。
華南熱帶林區是中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但這里有漫長的旱季和偶爾出現的10℃或以下的低溫。因此,要採取防干風、低溫的措施。海南島種植橡膠前,栽種防風林帶收到良好效益。

⑥中國森林除分布於上述各林區外,在廣闊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綠洲境內及沿河流以及一定高度的山地也有森林分布,如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楊林、天山、祁連山中山地段的雲杉林等。此外,在中國東部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原有天然林早已破壞,只有零星散生的樹種和小片叢林。20世紀50年代以來營造了農田防護林、衣林間種和四旁植樹。有不少的縣,森林覆蓋率已達到10~15%。這些地區的農田防護林對農田起到很大的防護效益,四旁植樹改善並美化了環境,同時也提供就地需要的用材、薪材和多種林產品。至1989年,中國人工造林面積達3830萬公頃,佔世界人工造林總面積的1/3。

㈥ 中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是___林區,包括___山脈和____山脈地區。中國最大的經濟林區是___林區,該林區的樹木

中國最大的天然林區是(東北)林區,包括(大、小興安嶺 )山脈內和( 長白)山脈地區。中國最大容的經濟林區是(東南)林區,該林區的樹木主要為(人工)林,次生林,中國林區中樹的種類最多的林區(西南)林區,位於(橫斷)山脈和藏東南、滇南林地。中國防護林包括(華北)、(西北)、(東北)的「三北」防護林,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的沿江防護林和防颱風、風沙的(東南沿海)防護林。

答案,供參考。

㈦ 中國的經濟林

浙江省陸域面積10.18萬平方公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海岸線總長6486公里,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島嶼3061個,是中國島嶼最多的一個省份。

浙江有雁盪山、普陀山、雪竇山、天目山、天台山等名山,有杭州西湖、紹興東湖、嘉興南湖、寧波東錢湖、海鹽南北湖等名湖,有中國最大的人工湖——杭州千島湖,有錢塘江、甌江、楠溪江等名江。京杭大運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與錢塘江匯合。

浙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 15℃-18℃。1月、7月分別為全年氣溫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為集中降雨期。

按單位面積計算,浙江水資源量居全國第4位。經濟林、竹林資源豐富,毛竹產量居全國前列。名優特產多。茶、桑、柑橘等中外著名,山核桃、香榧等乾果佔全國產量的70%以上,樹種資源豐富,素有中國「東南植物寶庫」之稱,「活化石」銀杏等50多種野生植物列入國家珍稀保護名錄。已知野生動物1900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120多種,佔全國野生保護動物的1/3。浙江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在探明儲量的礦產中,石煤、明礬石、葉蠟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築用凝灰岩居中國第1位,螢石居中國第2位。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開發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漁業資源豐富,舟山群島是中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

閱讀全文

與中國適合發展經濟林產業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