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化產業的國外文化產業
美國文化產業概況文化產業頭號強國,擁有1500多家日報,8000多家周報,1.22萬種雜志,1965家電台,1440家電視台,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三大電視網,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生產基地,號稱「三片」文化(薯片,大片,晶元)。文化產業大概佔全國GDP的10%,擁有全世界56%的廣播和有線電視收入,85%收費電視收入,55%的票房收入。以其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為背景,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世界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走向。美國不設文化部,採用間接管理的方式。設立國家藝術基金會,人文基金會用以扶持公益性文化發展。對非盈利性的文化產業免稅。
美國文化產業特點市場化程度高。因為美國本身歷史較短,自身沒有文化傳統和文化習慣,所以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創造新事物,美國文化產業一開始走的就是市場化的道路,文化產業產品都是商品。
實用主義傾向明顯。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國家,文化產業重實用性,以娛樂和服務大眾為主,受眾接觸文化產品以獲得娛樂為主。「對大多數公眾而言,看電影不是一種定期習慣,只有當影片是場面宏大的巨片時他們才會觀看」。
以強大的科技為後盾。文化產品科技含量高。以電影為例,美國人將電影從戲劇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以自覺使用大量的科技特效為特點。的電影也大多受美國模式影響。
多樣化傳播手段。將生產出的文化產品數字化,通過美國強大的傳媒機構,瞬間滲透到世界各地。
外向型。瞄準世界市場製作文化產品,不具有太多本地特色,產品可以迎合世界各地的大眾。
美國文化產業分類採用「北美產業分類體系(NAICS)」,主要有三個大類
娛樂與電子傳媒業
電影,電視劇,光碟,有線電視,廣播印刷與出版業。
報紙,雜志,書籍的出版印刷,以及其他商業品的印刷旅行與旅遊產業。
包括30個和旅遊有關的部門,如住宿等。 英國文化產業概況最早提出「創意產業」並以此為理論進行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的國家。2001年文化產業產值為1125億英鎊,年增長率9%。由布萊爾倡議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
英國文化產業特點重視創意,舉辦「世界創意產業論壇」,02年舉辦「倫敦設計節」。
英國文化產業分類
表演藝術產業
音樂產業
文化藝術產業
彩票業 日本文化產業概況日本文化產業統稱娛樂觀光業,強調文化的內容屬性。02年產值11萬億日元,是日本汽車業的一半。以音樂,動漫,廣告,設計為主的「酷文化」市值1300億美元。以音樂,游戲和信息出版為主的數字內容產業,2000年產值2.0573萬億日元。
日本文化產業特點擁有成熟的文化企業隊伍。如,演藝界有四級劇團,寶冢歌劇團;影界有松竹公司,東映公司;出版業有大日本印刷等。這些大型產業大多歷史悠久,實力雄厚,保證了日本文化產業的運作。
多種文化產業綜合經營。一種文化產品取得成功後,立即就會被製作成其他類型的文化產品或是文化服務,創造綜合的經濟效益。例如一部輕小說成功出版後,短時間之內就會被動畫化,隨後搬上熒幕,製作出大量的周邊。
成熟完善的文化中介組織和管理制度。幾乎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這些組織可以制訂行業規則,審查文化產品,維護成員利益,發揮政府無法提供的作用。同時,演員,歌手,畫家都有自己的經濟人,簽約和相關法律問題都由經濟人代理。
日本文化產業分類 產業 內容製造產業 休閑產業 時尚產業 分類 一、工作站、網路
二、電視
三、多媒體系統建構
四、數字影像處理
五、數字影像發送
六、錄像軟體
七、音樂錄制
八、書籍雜志
九、新聞
十、汽車導航 一、學習休閑
二、鑒賞休閑
三、運動設施、學校
四、體育比賽售票
五、國內旅遊
六、電子游戲
七、音樂伴唱 一、時尚設
二、化妝
❷ 文化產業包括哪些
1.文化產業的概念
關於文化產業,截至目前世界各國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只包括可以由工業化生產並符合四個特徵(即系列化、標准化、生產過程分工精細化和消費的大眾化)的產品(如書籍報刊等印刷品和電子出版物有聲製品、視聽製品等)及其相關服務,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藝術的生產與服務。日本政府則規定,凡是與文化相關聯的產業都屬於文化產業,包括傳統的演出業、展覽業、新聞出版業,以及他們稱之為內容產業的休閑娛樂業、廣播影視業、體育業、旅遊業等。美國則根本沒有文化產業的提法,他們一般只說版權產業,主要是從文化產品具有知識產權的角度進行界定的。
2003年9月,我國文化部制定下發《關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文化產業定義為「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經營性行業」。
2004年,國家統計局在與中宣部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將文化及相關產業的概念表述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產業分類仍分為提供文化服務的活動和從事文化產品生產銷售的活動兩個大類。
2.文化產業的范疇及分類
國家統計局在《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編制說明中特別指出,為反映黨中央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可將文化產業分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三個層次。
文化產業核心層: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
文化產業外圍層:網路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
相關文化產業層: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顯然,上述分類方法並不是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而是按照「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從文化事業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的。
基於產業鏈構建原理,我們可將文化產業分為內容產業(上游產業,即內容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通道產業(中游產業,即文化傳播與銷售服務)、製造產業(下游產業,即文化產品及設備的生產製造)三大類。這一分類方法基本體現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和價值取向,即內容產業(上游產業)附加值最高、競爭力最強,而製造產業(下游產業)附加值最低、競爭力最弱。
❸ 世界十大文化產業強國都是哪些
美國、德國、韓國、英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瑞士!
❹ 什麼叫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准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談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大家通過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紛紛表示,我們要不斷加快「兩個率先」推進步伐,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持續發展能力,努力譜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篇章。
❺ 什麼是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內作為目標,是指容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
文化產業基本上可以劃分為三類:
一是生產與銷售以相對獨立的物態形式呈現的文化產品的行業(如生產與銷售圖書、報刊、影視、音像製品等行業);
二是以勞務形式出現的文化服務行業(如戲劇舞蹈的演出、體育、娛樂、策劃、經紀業等);
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業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業(如裝潢、裝飾、形象設計、文化旅遊等)。
(5)國際兒童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范圍
根據以上定義,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范圍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❻ 世界文化產業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化產業以其獨特的魅力和驚人的成長性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文化產業視為一種戰略產業,加以謀劃和推動。時至今日,文化產業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支柱產業,不僅推動著本國經濟的發展,而且提升了國家參與世界競爭的「軟實力」。從前景來看,文化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著「無煙產業」、「朝陽產業」的美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球方興未艾的大趨勢。
·2013-2017年吉林省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
·「十八大」文化傳媒領域投資機會分析特刊
·2013-2017年新疆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2013-2017年福建省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
·2013-2017年長沙文化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相關研究報告>>
文化產業,經濟增長的新驅動輪
在許多發達國家,文化產業不僅是國家文化的基本形態之一,而且越來越成為強大的經濟實體,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今天的文化,已實實在在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部分,並成為一國綜合國力的最直觀、最具體的反映。美國的電影業和傳媒業、日本的動漫產業、韓國的網路游戲業、德國的出版業、英國的音樂產業等都成為國際文化產業的標志性品牌。
據統計,截至2004年,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重,美國為4.77%、英國為7.70%、加拿大為3.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本國GDP的比重,美國為5.83%、英國為7.61%、加拿大為3.8%。美國的文化產業在其國內產業結構中僅次於軍事工業,位居第二。自1996年以來,美國的文化產品出口就超過航天工業成為第一大出口創匯產業;英國文化產業也已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到2001年,文化產業所創造的年產值接近900億英鎊,超過了任何一種傳統製造業所創造的產值;日本文化產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截至2005年底,日本與動漫有關的市場規模已超過2萬億日元,動漫產業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澳大利亞文化產業的年產值近200億澳元,是澳大利亞第三產業中的支柱產業和主要出口行業。
正如美國學者沃爾夫所言,「文化、娛樂——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實在的汽車製造、鋼鐵、金融服務業——正在迅速成為新的全球經濟增長的驅動輪。」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戰略目光瞄準文化產業
正如有專家所指出的,文化產業同高科技產業一樣,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兩個巨大產業之一。與傳統產業相比,文化產業以創意為利潤核心,低消耗、高回報,並且具有經濟波及效應大、對外輸出無摩擦、有助於展示國家形象等優點。文化產業所體現的正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其巨大誘惑力不僅僅體現在直接的經濟效益上,還具有較強的產業牽動性和「波及效果」。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發展文化產業,紛紛採取積極措施,以期搶占制高點。
比如,美國政府極力幫助本國的文化產業向其他國家擴張,並且利用其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地位,極力推廣所謂的自由經濟,阻礙其他國家對本國文化產業實施保護性政策,其目的就是為美國文化進入世界各國清除障礙。歐盟對待文化產業採取國家干預主義原則,主要辦法是扶持弱小媒體,使之具有與實力雄厚的文化企業同等發言的機會,避免過度集中和壟斷,同時,注重扶持和資助文化產業,鼓勵那些優秀的、具有創造性的文化藝術門類。日本於1995年確立了21世紀的文化立國方略,2001年制定了知識產權立國戰略,明確提出了10年內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國,2003年又緊接著出台了觀光立國戰略。
隨著各國積極推行面向全球的文化產業發展理念,世界文化市場可謂四分天下:美國佔有市場總額的約43%,歐洲34%,亞洲、南太平洋國家19%,其他國家佔有剩餘的份額。美國的電影產量僅佔全球的6%,而市場佔有率卻高達80%;2002年日本文化產品的市場銷售額約為100億美元,其波及效果甚至高達200億美元。在「全球化」背景下,投資文化產業,已成為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獨特的文化資源無疑是各國參與世界經濟競爭的法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圍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發達國家依仗自身雄厚的經濟實力,通過掌握文化產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逐步推動全球文化產業向壟斷化、規模化和高投入、高科技化發展,從而更加鞏固了發達國家在文化產業的壟斷地位。目前,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新聞集團、索尼等九大巨頭成為世界文化產業格局中的「第一世界」,九巨頭中五家是美國公司。美國傳媒業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的廣播節目的生產與製作,美國片源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電視節目中高達60%至80%。美國利用其在文化產業方面的壟斷地位,通過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義,來兜售本國的文化製品,販賣其生活形態。
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文化攻勢和意識滲透,世界各國開始意識到搶占文化產業制高點的深遠意義。法國等歐盟國家公開提出「文化例外」,反對全面開放國內文化產業,掀起了抵禦好萊塢入侵、捍衛法蘭西民族文化的保衛戰。日本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戰略,大力扶植本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到八九十年代,日本依仗自己的財大氣粗通過並購吞並等方式加速向美國文化產業進軍。以電影業為例,索尼公司一家就收購了美國好萊塢7大片場中的3個。此外像法國的服裝設計與表演業、德國的國際會展業等等都在爭奪全球文化產業的激烈競爭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發達國家捷足先登,發展中國家也毫不示弱,也紛紛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戰略。韓國在上世紀末遭遇金融危機襲擊後,提出了文化立國的救國方針並制定了文化產業發展的五年計劃和遠景規劃,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隨後《我的野蠻女友》、《大長今》等韓劇開始橫掃東亞各國。2004年韓國文化產業在世界市場中的份額已經從5年前的1%上升到5%,韓國的經濟實力雖然排在世界十強之後,但卻成為世界第五大文化產業國。
文化產業「風景無限好」
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已經日臻成熟,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外延也得到了不斷的擴展。從傳統的文化產業,如廣播、電視、出版、視覺藝術等,發展到今天涵蓋了最新內容的文化產業,如互聯網和相關的高科技產業。文化產業在全球化時代已經構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而產業鏈各個環節又相互交融構成了龐大的文化產業體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三片」風行世界,即:代表美國信息文明的矽谷「晶元」、代表美國電影文化的好萊塢「大片」以及代表美國飲食文化的麥當勞「薯片」。矽谷研發的晶元已經成為世界大多數電腦配置的不二之選;好萊塢大片已經成為全球院線的主要片源;麥當勞巨大的拱門型「M」已經成為許多城市街頭的一道風景線。
隨著新科技浪潮席捲全球,自動化、數字化、網路化等高新技術已經成為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走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與廣電技術的融合。這種融合使技術操作更加簡便,提供的服務更加全面,也使不同行業、不同媒體間的業務可進行相互合作與新的開發,給傳媒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可以預見,今後的5至10年,數字化、網路化將使傳媒發展產生更大的變化,成為媒體集團發展的一個最為關鍵的階段。
另外,文化產業中的數字化內容產業近些年尤為引人注目,它涉及移動內容、互聯網服務、游戲、動畫、影音、數字出版和數字化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近日逐漸走熱的簡訊、網路游戲和VOD點播、音樂下載,甚至QQ等都屬於這種新興的數字化內容產業。目前,內容產業正以強有力的發展支持了新經濟的復甦。全球文化產業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極具成長性的前景畫卷。可以這樣說,誰把握住文化產業發展的契機,誰就將把握新時代律動的脈搏!
❼ 世界十大文化產業強國都是哪些
文化產業 :美國 日本 韓國 印度 法國 英國 義大利 中國 俄羅斯 德國
❽ 恆信東方兒童(廣州)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東世紀華文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漫影視娛樂回整合答營銷平台,成為中國動漫影視、品牌運營、創意文化領域的卓越企業,引領和推動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世紀華文是中國動漫影視娛樂整合營銷的領先企業,長期致力於打造動漫影視娛樂產業鏈一體化服務的平台, 提出並堅持「動漫+」概念;作為動漫品牌運營公司,通過發行、公關、廣告、嘉年華、游戲、商品化等全媒體推廣體系,為每個品牌量身打造獨特的營銷方案並為之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並整合好產業鏈下游優秀企業開發優質的產品,並整合好產業鏈下游優秀企業開發優質的
法定代表人:溫劍鋒
成立時間:2015-06-12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太和崗路20號1號樓212房
❾ 文化產業都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內容包括:
1、以文化為核心內容,為直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而進行的創作、製造、傳播、展示等文化產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生產活動;
2、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必需的輔助生產活動;
3、作為文化產品實物載體或製作(使用、傳播、展示)工具的文化用品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4、為實現文化產品生產所需專用設備的生產活動(包括製造和銷售)。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於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
(9)國際兒童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趨勢:
一是我國文化資源進入到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文化資源的行政化配置體制已經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嚴重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不僅造成了地區的封鎖,還造成了行業的壟斷,最終對文化企業非常不利,表現為現文化企業非常弱小、同構化非常嚴重。
二是行業界限越來越模糊,出現了行業融合的趨勢。
三是文化與旅遊以及製造業的結合越來越明顯。
四是文化產業發展已經從自發轉向自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