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產業園區規劃的戰略意義
規劃可謂是實際行動的指導,合理有效的規劃是後續保障園區建設成功的前提,因此園區規劃對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而言,產業園區規劃主要有以下幾點意義。
產業園區規劃有利於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是產業園區建設的理論基礎。
研究制定產業園區規劃是略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提升園區發展水平的客觀要求。
制定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產業配套招商的基礎。
Ⅱ 產業園區規劃的前景
產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產業園區的發展一般有四個階段:生產要素聚集階段、產業主導階段、創新突破階段和財富凝聚階段。因此,產業園區的規劃需要從戰略層面對該園區進行整體定位,使其在產業方向、商業商務服務、人居環境配套上達到高度三位一體的統一,實現城市或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Ⅲ 產業園區規劃的發展趨勢
隨著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由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不斷的轉型,也必然使園區的發展內容和特徵存在以下幾個明顯的趨勢,也是未來產業園區規劃和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趨勢一、從注重優惠政策向發展產業集群轉變:從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來看,基本經歷了由「單個企業→同類企業集群→產業鏈→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演變,高新技術產業只有集群化發展,才會激發出更大的能量。從未來高新技術園區政策走向看,優惠政策將可能逐步從區域傾斜轉向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這是國外通行的做法)。
趨勢二、由加工型高新區向研發型高新區轉型:由於高新技術園區功能的特殊性,決定了高新技術園區適合打造前端性產業鏈(研發、設計、中試等)。未來高新技術園區的發展在於比技術創新能力和技術轉化效率,我國高新技術園區也將逐步走向以研發中心、研發型產業、科技服務業為主體的研發型高新技術園區。
趨勢三、從強調引進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群轉變:隨著高新產業系統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發與轉化的復雜性日益加大,從而大規模研發的系統風險大大增加。而隨著科技預測性和可控性的加強,在總體方向下,將研發課題市場化、模塊化、專業化,採用小規模研究,充分利用其靈活性,可有效分散風險和加快科技研發速度。
趨勢四、由單純的土地運營向綜合的「產業開發」和「氛圍培育」轉變:產業園區的發展,未來必然應該從孤立的工業地產開發走向綜合的產業開發,通過土地、地產項目的產業入股等方式,將土地、園區物業與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同樣也從片面的環境建設走向全方位的氛圍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環境的同時,加強區域文化氛圍、創新機制、管理服務等軟環境的建設。
趨勢五、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區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現代的產業發展不同於傳統工業發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資源密集、規模較小、信息網路化,決定了新的產業區功能的綜合性,不是單純的工業加工、科技產品製造區,還包括配套服務的各種商業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管理服務、醫療服務、娛樂休憩服務等綜合功能。
Ⅳ 產業園區的園區發展
產業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現在園區經濟效應已引起越來越多人關注。國內外產業園區發展成功案例表明,產業園區能夠有效地創造聚集力,通過共享資源、克服外部負效應,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園區所具有的性質和特徵決定了產業集群最終方向,形成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良性互動,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在產業集群的指導下,推進產業園區建設,不僅是當前發展產業集群的需要,更是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然選擇。如:中金產業為XXX園區發展 (一) 特色產業園區是專門為從事某種產業的企業而設計的園區,園區的產業定位明確。這種園區一般是在區域特色工業也就是地方企業集群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
(二)產業開發區式的產業發展方式往往是政府或企業在沒有切實產業基礎的地區徵用土地完善基礎設施, 然後再運營相關成熟模式來形成園區,加上優惠政策招商引資, 吸引企業進駐, 所謂的「築巢引鳳」, 可以稱之為先建園區後引產業的發展模式。
(三)按其類型可分為:物流園區、科技園區、文化創意園區、總部基地、生態農業園區等。 中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關鍵問題是如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競爭中不斷創新和學習,向高增值的價值鏈環節攀登。促進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要途徑。
(一)、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可以產生明顯的外部規模效應,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園區以多種不同的方法建立了非常有益於創新的環境。
(二)、產業園區有利於大批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社會化發展,產生較強的內部規模效應。
(三)、產業園區促進了產業區域分工和新型產業基地的形成。
(四)、產業園區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產生了較大的推動力。
(五)、產業園區可以集中治理污染,節約治理環境的成本。
(六)、產業園區促進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七)、產業園區作為宏觀政策貫徹實施服務基本對象。 發展創新性產業園區,走新型現代化發展道路;也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進入我國現階段的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需要互動發展,產業園區建設理性化,開始尋找集群的發展機制,以保證園區的永續經營和競爭力。
一、政府促進產業聯系,提高企業交易效率。政府通過市場化的方式發展中介機構和服務體系,充分重視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培育本地的企業家和有利於創業和創新的文化氛圍;加大對促進產業聯系的三大公共要素的投入:基礎設施、有技能的勞動力群體和信息服務。
二、 在區域范圍內以產業集群政策替代產業政策,將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作為中小企業政策的重要載體。
三、 強化工業園區發展規劃,在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中,有意識引導園區企業之間相互利用廢料,建立起本地工業系統內物質-能量循環利用的網路。在本地對生態環境保護共識的基礎上,促進廢料再生利用的信息交流。要求園區內成員在技術上共同關心和參與到優化本地環境系統的工作中去。產業園區的目標不僅是提供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更重要的是為入園企業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帶動本地供應商網路的發展,從而提升城市競爭力,為培養本地下一代有競爭力的企業做准備。根據地方產業集群要求而建設和經營產業園區,在企業間建構產業聯系以獲得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Ⅳ 亳蕪產業園區的發展及現狀
工業園產業初步定位以現代裝備機械製造業、電子信息為主導產業,結合生物回制葯、現代服務業,力答求錯位發展,形成特色產業。在做好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同時,管委會立足產業定位,主動出擊招商,有針對性地登門拜訪企業300多家,網路聯系企業100多家,發放邀請函200多份,50多家企業先後來園區進行考察。
在亳州市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加快亳蕪產業園區力度。在亳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主要目標任務分解表的通知中,將發展目標具體加快亳蕪工業園建設,實施園區路網工程,力爭入駐企業10個以上。
2012年2月23日上午,亳蕪現代產業園區首批項目舉行集中開工儀式,標志著亳州蕪湖現代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方春明,市委副書記、市長沈強,市委副書記時俠聯出席儀式並為項目培土奠基。 本次集中開工的五個項目分別是安徽閣雲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安徽閣雲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徽瑞特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亳州華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國信建設集團標准化廠房項目。
Ⅵ 產業園區的未來產業園區發展三大轉型方向
轉型的過程當中我們要擯棄固有的賺快錢方式,當然也有資金周轉的壓力,過去都是一賣了之,但是未來產業園區的發展和開發必定是從規劃開發建設運營乃至資產證券化這條全產業鏈上面提供全面的服務,只有這樣才是可持續的競爭力,如果是賺快錢將來的機會是不多的。
具體來說,我們認為轉型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一是向前端的一級開發延伸,參與產業園區的一級開發。在地方政府債務總量限制的新背景下,我們希望產業地產商能夠幫助地方政府通過PPP等模式實現開發,地方政府碰到困難的時候正是我們的機會,假設地方政府沒有碰到困難我們產業地產商的機會可能不多,原來可能是親生兒子開發,現在親生兒子要分家了,將來要由干兒子來開發,就是我們的產業地產商,原來可以不找你,現在必須來找你,但是你要幫助他的是什麼?開發和投融資的瓶頸必須突破,確確實實地幫助把這塊區域的產業做起來,這個是地方政府非常歡迎的。
二是向後端運營管理延伸。原來是賣得比較多,將來更多的是在招商、運營、管理和服務方面予以突破。更多的可能是與這塊區域共同成長,增強持續的產業發展和運營能力,在座的產業地產商必須做到,從原來的開發到運營全產業鏈必須突破。
三是創新產業園區發展的投融資模式,產業地產的發展要一手牽兩頭。一手是產業,一手是金融,產業是核心,是基礎,金融是可以推動整個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產業園區的一級開發、二級開發、三級運營乃至資產證券化的各個階段,產業地產商可以與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合作,設計投融資架構和產品,實現園區開發的資金閉環和可持續發展。
Ⅶ 深圳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興建產業園吸引企業入住,第二階段原有產業逐步置換
小題抄1:A 小題1:C Ⅷ 產業園的未來發展趨勢
1、產業園區的分類 Ⅸ 某市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興建產業園吸引企業入駐;第二階段:原有產業逐步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