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政策度大健康行業有哪些支持
目前,我國正快速邁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仍然偏小,面對老齡化的中國,只靠政府提供養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要靠民營力量的積極參與。今後養老產業投資規模、速度都將提升,養老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
上海昱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了有限公司
『貳』 中國的大健康產業目前有哪些問題
主要還是劃分不夠細,像男性健康這塊關注度就不高,不過壹健康正在做。
『叄』 國家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不容錯過
作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新興產業,大健康產業包括醫療服務、醫葯保健產品、營養保健產品、醫療保健器械、休閑保健服務、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大健康產業不同於傳統醫療產業發展模式,是一種從單一救治模式轉向「防—治—養」一體化模式。
近年來,伴隨著「健康中國」理念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扶持、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緊密出台,大量投資正加速湧入大健康領域,健康產業的投資、並購日益頻繁。與此同時,健康企業的數量、產品的種類不斷增多,健康產業的整體容量、涵蓋領域、服務范圍正在不斷放大,呈現出市場與政策雙輪驅動的格局。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支持發展健康體檢咨詢、全民體育健身、健康文化和旅遊等多樣化健康服務。健全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和職業培訓力度,促進人才流動,夯實健康服務業發展基礎,推進健康服務信息化,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服務業體系。
目前,我國健康服務產業鏈主要有五大基本產業群:一是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二是以葯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葯產業;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四是以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和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五是健康養老產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戰略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健康服務產業市場規模約4.50萬億元,2017年底,我國健康產業總規模超過6萬億元;若按此速度發展下去,預計到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產值規模有望佔到GDP的10%以上。
伴隨著我國邁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佔比越來越大,而老年人又是疾病多發群體,再加上國家醫療保健制度的不斷完善,老年醫療服務市場需求將有望快速增長。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國家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我國醫療行業競爭將會加劇,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老年人對於醫療服務的質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放鬆和休閑也是調整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方式。具有度假旅遊屬性的休閑產品逐漸開始擴大規模。在老年市場對養生、保健等需求的刺激下,度假住宅、康體療養兩大產品有望成為未來旅遊的主流。
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處於初級階段,尤其是健康管理正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具有空間大、增速快的特點。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居民的健康消費需求也隨之發生了轉變,從局限於對疾病防治轉向了對自身健康水平與生命質量的關注;除關注身體、生理功能和行為習慣方面的健康之外,更注重情志、心理、思想、精神乃至道德和信仰多方面的健康;環境因素對人的健康影響日益受到重視,人們開始注重生態環境與生命健康和諧共生的有機聯系。營養保健和生態養生已經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新趨勢,大健康產業已被視為「藍海」。
『肆』 2019年,我國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利好政策或將出台
人口老齡化、政策驅動、產業技術積累和人民對健康的需求是促進我國大健康產業大發展的關鍵因素。大健康概念是根據社會需要和疾病譜的變化而提出的一種整體健康概念。它不僅追求個人健康,還追求精神、心理、生理、社會、環境和道德健康。它是世界前沿健康理念,必將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流。
長期來看大健康產業的利好政策必將出台。根據前瞻研究所的分析,結合發達國家健康產業發展的經驗,中國的大健康產業佔GDP的比重不到5%,遠遠低於發達國家的10%。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成為主流趨勢,中國很有可能出台利好政策,鼓勵發展健康的大產業。
中醫大健康比例持續上升
中醫是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不斷推動著中醫葯的發展和健康。我國歷來高度重視中醫技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明確提出要振興大健康產業,並做出了全面的戰略部署。
大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葯產業建設取得了新進展,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中醫類健康人員總數達到122.5萬人,執業醫師54.3萬人,佔比44.3%;全國在業中醫館數量達到477家,年均增長78.1%。
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7年間,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持續上升,保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在2017年,已經達到17500億元,同比增長21.1%。《中國的中醫葯》白皮書曾指出,至2020年,我國中醫葯大健康產業將突破3萬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
全球醫療旅遊產業方興未艾
近年來隨著跨國交通的便捷,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不遠萬里到醫療旅遊目的地求醫問葯。據統計,全球醫療旅遊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已經飆升到2017年的7000億美金,並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
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
大健康市場吸引企業布局。近年不少制葯企業進軍大健康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據《2016~2021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為4.9萬億元,2021年將達到12.9萬億元,未來5年(2017—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7.26%。
我國營養保健品產業日趨成熟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重視健康已成為當今人們的共識。健康就是財富,擁有健康就意味著擁有未來。大健康已納入國家戰略。在人們從衣食住行到健康消費的過程中,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保健品消費市場也隨之出現。
有專家指出,未來十年,中國營養保健品的發展,將沿著「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老年人到中青年」「滋補功能健康膳食補充劑的方向「進化」。未來,除了自力更生,健康食品行業的出路是直接收購成熟的外國品牌。
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化和國內外品牌競爭的加劇,國內保健食品行業也應走電子、家電、普通食品等行業由被動走向主動崛起的道路。尤其是在國家頒布並實施的《國民營養計劃》《健康中國2030》等政策的支持下,保健品行業的黃金時期已經來臨。
『伍』 國家2030大健康戰略是什麼意思
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專及,健康服務屬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5)中央關於中國的大健康產業擴展閱讀
要惠及全人群,不斷完善制度、擴展服務、提高質量,使全體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質量的、可負擔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
要覆蓋全生命周期,針對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確定若干優先領域,強化干預,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面維護人民健康。
『陸』 國務院關於健康中國和中國健康產業的內承函是什麼
中國新時代健康復產制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國新時代控股(集團)公司是1980年成立的是中央直管的國企,主要用於國防軍工,1999年由總裝備部移交給國務院。你所說的中國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在1995年成立的,此公司主要產業是生物技術與醫葯,開發新資源食品與葯品結合的健康產業。總體來看,其領導人應該是國務院的,也許是其子女或親屬開辦的公司。。。。。。。
『柒』 大健康產業有哪些
我國依託健康管理四大產業(健康管理、醫療醫葯、康復智能、養老養生)層級,形成了囊括醫療產品、服務、健康管理、環境、康體養生、智慧養老、商業配套、產業配套等全產業鏈的健康產業譜系。
『捌』 目前國家支持的:大健康產業:是那些
國家支持的健康服務業包括醫療護理、康復保健、健身養生等領域,是現代服務業專的重要內容和薄屬弱環節。目前,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仍然偏小,只靠政府提供養老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要靠民營力量的積極參與,居家子女養老與民辦養老院相互補充。今後養老產業投資規模、速度都將提升,養老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醫療護理目前從業人員少業務不規范,有待提高。
『玖』 健康中國」為什麼成為國家戰略
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經濟型需求是推動未來醫療行業發展的動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醫療領域將發生幾種轉變:一是民眾層面,將由被動治療變成主動管理自己的健康;二是醫院層面,將注重收治數量變成注重療愈質量;三是治療過程,將從短期治療痊癒前後延伸為日常預防和院後康復與保健。而這三個轉變的實現,要從四個方面入手:發展醫療「互聯網+」、提升醫療效率、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意識。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十三五」期間圍繞大健康、大衛生和大醫學的醫療健康產業有望突破十萬億市場規模。醫療健康產業也將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醫療服務、健康保險、創新葯、精準醫療及互聯網醫療等細分領域將突飛猛進。
對資本市場而言,十萬億級產業投資盛宴將隨之開啟。大健康產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產業。然而與美國、日本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大健康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的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5%,加拿大、日本等國健康產業佔GDP比重超過10%。而我國的健康產業僅佔GDP的4%~5%。
隨著「互聯網+」思維在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入和滲透,可以預見醫療「互聯網+」將成為未來幾年內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和技術在該領域開拓並投入實踐。醫療的數字化、移動化、大數據化將會釋放出巨大活力,對國家、社會以及個人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