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業大全 > 2014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

2014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

發布時間:2020-12-29 04:34:46

1. 到2014年底中國有多少個國家級化工園區

最新數據來源於2014年5月29日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初步統計,2013年全國主要化工園區和以石油和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園區達到490餘家。其中,國家級園區30家,地市級以上園區280多家……」並推選出2014年度化工園區前20強,具體可參加鏈接http://www.cncet.org/new_view.asp?id=279

2.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有什麼區別

經濟開發區與工業園區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工業園區是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通過行政手段劃出一塊區域,聚集各種生產要素,在一定空間范圍內進行科學整合,提高工業化的集約強度,突出產業特色,優化功能布局,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現代化產業分工協作生產區。

經濟開發區根據開發區的規模等級,可以分為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市級開發區等。中工招商網資料記載,由國家劃定適當的區域,進行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集中興辦一兩項產業。同時是給予相應的扶植和優惠待遇,使該區域的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2、內容不同

工業區是從產業功能角度來劃分的,是在城市規劃中進行的工業行業布局,如在一個市或縣劃分工業區、文化教育區等。工業區內企業是不講究關聯和其他條件的,很大程度上是工業企業的鬆散組合。

開發區是綜合經濟的內容,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的內容,二者的關系緊密,很多時候是工業園區存在於開發區內,好像總公司與子公司、全局與局部的關系。一區內可以建多個工業園區,當然也可單獨存在。

3、 批准范圍不同

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都是某一個地方政府規化一個專門的區域,提出關於稅收減免,土地價格便宜和政府支持的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各種資金和實體投資辦廠,辦公司。一般這種規化出來的地方都比較大,配套設施齊全,招商引資後能帶動當地經濟起飛。

經濟開發區必須經過省以上政府批准,一個省只要幾個;工業園區沒有這么復雜,一般每個縣都有。一個開發區可以是一個工業園區,也可以由若干個工業園區組成。

3. 重慶市哪些地方是重點開發區

1、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12月經市政府批准設立,2003年6月啟動建設, 2006年3月經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審核公告,201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

2、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

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長壽區晏家街道境內的國家級工業園區,成立於2001年12月。2019年5月23日,在2019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了2019年中國化工園區30強名單,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第19。

3、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西部地區最早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分為南部園區和北部園區,分別地處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地區和重慶北部新區經開園。



(3)2014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擴展閱讀

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優勢資源:

1、礦產資源

已探明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主要有岩鹽、天然氣、煤、鐵、石灰石等38種,其中岩鹽儲量2860億噸,天然氣儲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

2、農林資源

柑桔、蠶繭、茶葉、桐油、生豬、山羊皮等質優量大,在全國、全市佔有重要位置。柑橘種植面積33萬畝,榨菜種植面積25萬畝,中葯材種植面積16萬畝,年出欄生豬85萬頭。

3、旅遊資源

萬州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的起點,系中國優秀旅遊城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亞洲第一瀑布」——萬州青龍瀑布、潭獐峽、鹽井溶洞等自然景觀以及白岩仙跡、西山鍾樓、西山碑亭等人文古跡聞名遐邇。

4. 江蘇化工園區有哪些蘇北地區有新設立的省級以上化工園區嗎

江蘇省現有各種類型的國家級開發區家,省級開發區72家,其中有國家級化學產業園學工業園;南京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工業園;常州濱江化學工業園;南通化學工業園等。省級化學工業園有:鎮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常熟國際化學工業園;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江蘇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石化工業區;揚州經濟開發區化學工業園;中國精細化工(泰興)開發園區;江蘇淮安鹽鹼科技產業園區等。

江蘇鹽鹼科技產業園為江蘇省新設立省級化工園區,基本情況如下:
為充分發揮淮安得天獨厚的岩鹽資源優勢,提升鹽化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培育千億元級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06年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鹽化工基地。經過兩輪區劃調整,基地規劃面積已達6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及建成區已達到24平方公里。先後被批准為國家火炬鹽化工特色產業基地和省級特色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科技園區、農葯集中區。2011年省委、省政府在《關於加快淮安蘇北重要重要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中把淮安打造千億元鹽化工產業列入全省區域發展重點戰略,省委羅志軍書記、省政府李學勇省長2012年、2013年先後兩次蒞臨鹽化工基地考察調研,2013年省政府常務會議先後兩次出台專題紀要,從體制上、機制上、政策上支持淮安打造千億元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園區自然稟賦優越,推進速度加快,發展勢頭強勁。
——園區區位優勢明顯。園區運輸物流十分便暢快捷,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寧淮鐵路延伸進園區,與港口、倉儲區相連;園區周邊現有寧淮、京滬、徐宿淮鹽3條高速公路和10條一級、二級公路與園區主幹路網相連;蘇北灌溉總渠即將提升為三級航道;1900m岸線的公共碼頭新堤已建成;園區配套建設物流倉儲區,設液體原料倉儲區、危險化學品倉儲區、倉庫(固體物料)、煤場等,確保鹽化工產品及原材料的中轉、倉儲、貿易等服務。
——園區岩鹽資源豐富。園區具有豐富優質的原料資源,淮安岩鹽資源儲量高達1300億噸,屬世界特大型岩鹽礦床,主要產於淮安岩鹽盆地和洪澤岩鹽、芒硝盆地。園區位於岩鹽礦床腹地,淮安岩鹽盆地大致分布范圍約247平方公里,洪澤鹽盆面積82平方公里(含部分水域面積)。目前兩處盆地已探明可供園區工業化開采岩鹽儲量為80億噸,芒硝儲量3.58億噸,開發潛力巨大。豐富的鹽硝資源已成為淮安打造千億元鹽化新材料特色產業園區的獨特優勢。
——園區功能配套完善。園區公用工程規劃水準高、推進快,現已完成各類配套設施投入近50億元。實聯大道、淮鹽路、鹽北大道等「六橫六縱」道路主框架已形成,建成道路雨污水管道、綠化、路燈、供電線路同步到位;110千伏玉河變電所、清華同方和清澗等2個污水處理廠一期、國家級鹽化工產品質檢中心、消防站、新奧燃氣儲站、華潤熱電等公用工程已投入使用;公共碼頭新堤已建成,承載各類大型化工項目的能力顯著提升。
——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園區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幾年來,堅持招引大型純鹼、氯鹼深加工及化學新材料項目,打造精細化工、醫葯化工、農葯化工和石油化工新材料等產業鏈,加快建設全國鹽化工產品生產中心、技術研發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先後有台灣玻璃集團、中國鹽業集團、中國化工集團和以色列馬克西姆阿甘公司等近10家鹽化工戰略性企業來園區投資興業,目前已落戶鹽化工項目81個,其中外資投入45億美元、內資投入350億元。投資15億美元的實聯一期100萬噸/年的純鹼項目已竣工投產,投資30億元的實聯60萬噸/年的燒鹼已簽約;總投資70億元的井神鹽鹼一體化項目已完成投入15億元,園區「兩鹼」龍頭項目初步完備;投資20億元中國農化「四位一體」高效農葯「園中園」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將形成50億元產能。園區產業和企業發展勢頭良好,特色產業層次、創能驅動能力和集群發展活力不斷提升。
園區下一步將圍繞「高端、綠色、循環、集約」發展導向,搶抓新一輪化工產業布局調整和區域合作等戰略機遇,以國際、國內先進化工園區「產業發展、公用工程、物流運輸、環保安全、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為標桿,突出「融合發展、鏈式發展、集群發展」思路,加快創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鹽化新材料產業特色基地、全市第一個千億元特色產業園區和省級暨國家級鹽化新材料高新區等「三大目標」,為淮安打造「中國鹽谷」和「中國新鹽都」奠定堅實基礎。
——突出融合發展,聚力打造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園中園」。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速度推進」的園區發展理念,確立「一步規劃、核心做強、組團相連、一區多園、產城融合、分步推進」的塊狀發展和融合發展思路。打造特色園區,加快建設以集群配套發展為核心的鹽化新材料項目「企業園中園」和「縣(區)園中園」。以大企業集群配套和產業鏈延伸配套為重點,以組團式規劃建設「園中園」。支持台玻集團、中鹽集團建設「兩鹼一鹽產業園」;支持縣(區)根據產業政策、產業配套和功能區規劃建設「高端精細化學品產業園」。引進中化集團、中國醫葯集團、中石化集團等央企建設「高效農葯產業園」、「生命科學產業園」和「石油化工產業園」,同時引進世界500強、國內100強、行業10強企業建設「鹽化石化融合產業園」、「氯氟化工產業園」、「聚氨酯、芳綸等高性能材料產業園」和「輕工日化用品產業園」等。打造精品園區,加快建設以成果轉化為核心的鹽化新材料「科技園中園」。支持蘭州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和中科院化學所等科研院所建設「科技孵化園」、「工業設計園」和「中試基地」等,支持相關社會組織和機構參與規劃建設中國新鹽都暨中國鹽谷「科技館」。打造都市園區,加快建設以生產生活服務為核心的鹽化新材料「商務園中園」。籌建省級乃至國家級鹽化工交易平台,規劃建設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社會事業服務中心和商務中心,規劃建設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總部經濟大樓。同時,規劃建設新增居民安置小區和具有產城融合功能的配套區。打造快捷園區,加快建設以物流傳輸一體化為核心的鹽化新材料「物流園中園」。規劃建設危化品倉儲區、物流區,規劃建設岸線碼頭和專線鐵路等。
——突出鏈式發展,聚力打造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大、特、高、優」產業。按照「強鏈、補鏈、建鏈」的產業發展理念,確立「以重特大項目建設為引擎,以兩鹼一鹽為基礎,以鹽化工與石油化工相結合發展為支撐,以特殊功能材料和高端精細化學品為特色」的集成發展和轉型升級發展思路。聚焦發展融合能力強、集中度高的大產業。大力推進基礎化工向高分子化工產業鏈延伸,做強拉長氯鹼化工、石油化工等融為一體的大型集中化產業鏈。聚焦發展競爭力強的特殊性能材料產業。大力推進無機化工向有機化工產業鏈延伸,大力發展聚氨酯、氨綸芳綸等特種纖維、氟硅材料、高性能樹脂、合成塑料等特殊性能材料,補齊做粗「兩鹼一鹽」延伸產品鏈。聚焦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精細化學品產業。大力推進醫葯、農葯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品向生物化工、生命科學新材料等高端化學品延伸,通過引進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產品在鹽化新材料產品分工中實現產業較大幅度的提升增值。聚焦發展市場前景好、品質優的鹽化日化產業。突破發展鹽化日用化學品,開發日化用鹽、表面活性劑、化妝品、洗化用品、美容保健品等輕工日化產品鏈,優化拓展鹽化新材料產品空間、市場領域。
——突出集群發展,聚力打造鹽化新材料產業園區「企業群」。按照「做強企業、做大產業」的轉型升級理念,確立「打造主導產業群、龍頭企業群和主打產品群」為支撐的企業培塑發展思路。打造基地型企業群。以實聯化工和井神鹽業「兩鹼一鹽」產業園和鹽化石化融合發展產業園等為龍頭,打造我國「兩鹼一鹽」及鹽化新材料重要生產基地,形成一批銷售100億元以上的戰略性企業。做大集團型企業群。發展壯大中農化淮安農葯化工基地、盈恆化工聚氨酯等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形成一批銷售30-50億元以上的區域性企業。培育發展型企業群。大力培育在鹽化工產業鏈上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和擁有主打產品的優勢企業,形成一批銷售超10-30億元的成長性小巨人企業。同時創新企業組織機構和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企業戰略重組,不斷提升園區內企業分工協作和技術、產品及市場競爭力。

招商局局長陳士堂13912057097 ;051787280680

5. 石油化工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有哪些特點今後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如何

傳統產能過剩、企業生產效率低下、企業發展創新不足等問題凸顯,使很多石化企業舉步維版艱。「這些問題的權形成有深刻的歷史原因,需要長期系統的工程才能從深層化解,要意識到現在必須進行革新。」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說,現階段中國石化行業面臨諸多挑戰之時,也正是尋找機遇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時期。
內外競爭挑戰行業發展

國內企業產品同質化發展現象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候,這樣的矛盾並沒有徹底暴露出來,然而一旦降速,很多石化企業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李壽生在石化行業工作多年,對很多企業向同類好技術、好產品或者好項目的集群、蜂窩式發展感觸頗深。

「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沒有優勢產品和特色技術,就會出現問題,企業與企業間打價格戰,導致利潤空間縮小甚至是賠錢。」楊元一說。

6. 化工園區的發展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1) 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避免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
(2) 園區建設要突出特色內,定位清晰,特色鮮容明,避免園區間產品和項目雷同,搞低水平重復建設;
(3) 化工園區建設要規模適度,園區建設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和經濟實力,遵循一次規劃、分期開發、滾動發展的原則,既要保證園區發展,又要節約土地資源,防止相互攀比、圈地過大、基礎設施與項目建設脫節,避免因一味地追求上大項目、鋪大攤子而造成土地資源和公用工程設施的浪費;
(4) 園區建設要體現一體化開發理念,即項目設計一體化、公用工程一體化、物流傳輸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因區管理服務一體化;
(5) 園區產業選擇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方向,化工園區要實行「准入制度」,進入的項目要進行嚴格篩選,要選擇產品新、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項目,避免一些國家和地區轉移產品檔次低、技術落後、污染大的項目進入化工園區。

7. 中國 化工園區 都有污水處理嗎

這是可以肯定的
中化新網訊 上周,由中國化工學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14全國化工行業(園區)污水處理報告會暨中國國際現代分離技術展覽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召開。
本次報告會中,共有12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就化工園區涉及的環保政策與技術做了精彩發言,分享園區污染治理經驗,對促進膜分離技術創新、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研討會上,參會代表表示,現有園區基本建有集中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企業預處理+園區污水處理廠」的模式進行治理,但是很多園區採取市政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效果不理想,集中治理甚至變為集中污染。
面對現有的園區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與實際情況不匹配、企業預處理與污水廠間互動差、工藝技術重復設置銜接不當等問題,專家表示,需要站在園區的統一層面,對園區內企業的污水預處理系統進行整體協調,系統化、全方位進行管理控制。對於園區污水系統,可以構建園區智能節水系統和物聯網反饋體系,形成系統與園區環境的互動機制,實現水污染控制的長效管理。新的園區應對廢水處理技術和管理控制技術進行優化集成創新,根據具體污染物的化學性質,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平衡性的處理系統。在園區企業方面,需要對其污水的內含物和排放量進行評估,「一企一價」,同時對各企業排放的污水進行整合,嘗試對污水內容物進行再利用,實現系統資源的自我平衡和再利用。
本次展覽會吸引了全國200多家企業參展,展示內容覆蓋了膜分離技術、空氣凈化回收、工業污水綜合治理與應用技術與裝備等十幾類。展會總面積接近1萬平方米。除主題論壇與展會之外,大會還組織了全國膜分離工程技術交流會、電鍍污水主題論壇、醫葯化工「三廢」處理與清潔生產論壇等。

8. 中國精細化工產業發展的方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精細化工產生於19世紀末,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種新技術的引入,為精細化工開辟了很多的嶄新領域,其中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工程是其中的亮點。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精細化工取得長足進步,部分產品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精細化工的快速發展,不僅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部分精細化工產品,還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的加工地與出口地,精細化工產品已被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
中國精細化工工業在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特別是科研開發體制改革進展緩慢,重復建設嚴重,低檔產品居多,精細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嚴重等制約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品質的提高。
因此,中國精細化工企業必須抓住新的發展形勢,加大科技創新,開展技術前瞻研究,建立和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整體效益和競爭力,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淘汰、削減或限制落後的產品和生產工藝,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精細化工產業門類眾多,牽涉面廣,受到產業政策影響很大,從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的角度看,集約化經營是未來中國精細化工發展的方向。中國很多地方建立了化工園區,並給予相應優惠政策,而其中很多化工園區都突出了精細化工特色。這樣的格局有利於精細化工產業的上下游銜接和搭配,將極大促進精細化工產業的發展。
中國投資咨詢網發布的《2008年中國精細化工行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共八章。首先介紹了精細化工的定義、分類、特點及發展歷史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概況,然後具體介紹了醫葯精細化工、農葯精細化工、日化用品精細化工等細分行業的發展。隨後,報告對精細化工行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重點企業運營狀況分析和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最後分析了精細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景。您若想對精細化工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精細化工產品研發生產,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http://www.cqvip.com/qk/84316A/200410/10813021.html

9. 產業集聚及創新

1.3.10.1 產業聚集及創新效應突出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正式啟動。依據《河北省關於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冀發〔2009〕21號),石家莊市按照一產集約、二產集聚、三產集優的思路,出台了《構建石家莊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和《關於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建立現代工業體系的指導意見》,積極融入京津冀都市圈,著力做大做強生物醫葯、裝備製造、循環化工、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兩大優勢產業,強力打造現代商埠、現代裝備製造、現代循環化工和中國現代葯都(簡稱「三現一都」),加快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引領、傳統優勢產業為依託、先進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1.3.10.2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2009年全市有各級各類開發區(園區)23個,石家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生物醫葯、電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特別是把生物醫葯確立為第一主導產業,以龍頭醫葯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鹿泉經濟開發區已成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4所、13所電子信息科研成果的轉化基地;辛集經濟開發區皮革、化工等產業已成為當地強市富民的主導產業;井陘礦區的大型煤化工、趙縣的輕工食品、晉州市的化工紡織、正定縣的小商品城等園區已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石家莊市被批准為國家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基地、國家「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試點城市、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強警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高新區)、國家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生物醫葯基地、裝備製造基地、循環經濟化工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紡織服裝基地效益顯著。

1.3.10.3 政產學研聯動創新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

創新聯動體制與機制基本形成。石家莊市政府與21家科研院所簽訂了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意見》,建立了「省會產學研合作基金」,開展了多方位、多層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建立了區域科技協作機制,以解決技術瓶頸為重點,進行技術對接。建立了「省會高校科研院所聯席會」制度,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合作機制。

10. 談談園區產業規劃的必要性

在深圳幾十年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史中,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企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電子視聽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到互聯網、生物工程、人工智慧等。在這種過程中,不知道有多少產業衰退了、消亡了,又有多少新興產業誕生和壯大了;不知道有多少知名企業被淘汰了、不見了,又有多少新型企業被發現,並成為著名企業了;不知道有多少產品進入了歷史博物館,又有多少產品成為市民消費追捧的對象。
在這種過程中,深圳高科技產業不斷升級,企業不斷更新,產品不斷迭代,形成了現在所謂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4592.85億)、互聯網產業(1022.75億)、新材料產業(454.15億)、新能源產業(676.4億)、生物產業(295.94億)、節能環保產業(671.1億)。
深圳的產業結構是怎樣調整的?高新技術產業是怎樣升級的?新興產業是怎樣形成的?是政府依靠產業政策,採取行政手段扶持的結果?還是政府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形成的?
當然,不能說深圳市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沒有任何作用。在幾十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過程中,深圳市政府出台了不少產業規劃,發布了不少產業導向目錄,包括鼓勵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還出台了不少支持高新技術發展的優惠政策,成立了一些資助高科技發展的產業基金。
這些規劃、目錄、基金和優惠政策對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深圳的民營企業還沒有成為高科技產業主體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深圳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時候,政府的產業政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面向國內市場的電子視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政府主導的行政手段的結果,對深圳當時的產業升級和產業基礎的形成起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但是,本世紀初以來,隨著民營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發展高科技的市場環境進入逐步成熟的時期,隨著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從而促進了本世紀以來深圳高科技產業的快速崛起,形成了深圳最重要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也使深圳成為了全國最重要的高科技創新型城市。
試問本世紀以來深圳哪個高科技產業、哪個知名高科技企業、哪一代高科技產品,是政府用行政手段,按照產業規劃和政策發展起來的?華為、中興不是,騰訊不是,大疆更不是。可以說深圳著名的高科技企業大都依靠自己的創造力,在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下,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磨難而逐步成長起來。
為什麼深圳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取得的輝煌主要是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而不是政府的產業政策和行政手段促進深圳高科技的崛起?
這是因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與政府相比,企業離千變萬化的市場需求和未來捉摸不定的科技前沿最近,企業是市場信息變化的第一個接收者,對市場信息、市場需求最為敏感;而政府可以說是市場需求和市場信息傳遞的最後接收者,政府根據最後一道信息制定的產業政策,往往跟不上市場的變化,是滯後的。
盡管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改進管理,提高辦事效率,但總的說來,當前政府仍然效率低下、程序復雜,制定規劃、確立政策、設立基金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主要靠政府的產業基金扶持政策的企業,很難有多少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
據我幾十年來的經驗觀察,凡是天天找市長,向政府要政策的企業,或者採取各種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去爭取政策資金支持的科技企業沒有幾個最終成功的。同時,高科技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市場風險和科技創新風險,企業是風險的具體的直接的承擔者,一旦企業在產品選擇、產業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等方面脫離了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方向,就要承擔傾家盪產、前功盡棄的風險。
這些人比起坐在機關里起草產業規劃、制定產業政策、審批分配產業扶持基金的公務員來講,壓力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只有主要靠企業的科技和管理創新,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才能促進深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升級,高科技產品不斷涌現,才能成就深圳高科技產業的輝煌。
總的來說,在深圳的高科技發展歷史上,主是市場推動了深圳高科技的發展和繁榮,政府在早期也發揮了一些作用。根據深圳的實踐,在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方面,當規劃、政策、資金支持比較接近市場時,發揮作用可能更大一些。但是一旦政府的產業政策脫離或嚴重脫離市場時,一些政府主導的產業和重大項目,也走過一些彎路,也出現過一些重大失誤,付出了一些沉重的代價,有過深刻的教訓。
比如,上世紀末,當顯像管技術的電視產品已經被新液晶顯示技術和產品淘汰的時候,深圳市政府還投入了大量的土地、資金和優惠政策去支持個別企業大規模擴大採用顯像管技術的生產線,項目投產之日就是企業關閉之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本世紀初,深圳一度把汽車產業作為重要的產業去扶持,由市領導親自掛帥,引進內地國有汽車企業,劃撥了大量的土地,借出了大量財政資金,給予了大量的優惠政策,結果也只是生產了少數樣車,以關閉而告終。
2005年前後,深圳還提出了適度重型化產業政策,希望依託惠州石化基地發展精細化工,並規劃建立化工產業園,幸好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否則必然會給深圳帶來巨大損失。

閱讀全文

與2014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