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促进中韩金融服务

促进中韩金融服务

发布时间:2021-03-05 21:10:17

1. 日中韩经贸促进协会的资料谁有 要【一般财团法人】的,最新的。有网址最好。

网络上就有 http://ke..com/view/3570639.htm

官网也有 http://www.japanchinakorea.org

一般财团法人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
英文名称: Japan China Korea International Tarde
英文简称: J C K
本部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千代田区外神田3-3-3秋叶原槙町ビル6F
协会简介
一般财团法人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是日、中、韩三国经济界和媒体界为促进亚洲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而建立的财团法人,是日本对华经贸促进团体之一。
编辑本段协会的宗旨
积极发展日中韩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三方贸易及经济技术的合作,真正实现日、中、韩新干线经济圈。
协会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会员的自律管理,促进会员的诚实守信,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协会与会员之间传导和桥梁作用,努力促进相互交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协会的内部的制度建设,推进协会的自身品质,使一般财团法人 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在各方面能够稳步、健康的发展。
编辑本段业务内容
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级的合作。双向代理日、中、韩三国之间的商贸产品进入对方国家,进行推广行销。
联合有实力的金融集团、国际财团,有效推动企业在异国投资、金融买卖及不动产的开发等。
积极为中国的省、市、区和大小企业进行招商,推进并促成相互间的合资、合作和开拓市场。
利用协会在日中韩三国具备的强势媒体,整合国际高端人脉资源,积极帮助会员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形象、品牌策划,从而扩大企业影响,提高知名度。
利用各种优惠政策,资源管道,帮助会员企业进行各种事业市场调研、展示、宣传等服务。
代办日中韩三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分公司,提供法务相关的谘询、人才输出、培训等服务事业。
编辑本段协会会长
*本协会会长 *日本周南市议会会员岛津 幸男[1]
1969年 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
1969年日本电信电话公社入社
1973年伦敦大学入学
2007年 当选日本国山口县周南市市长
2011年 退任日本国山口县周南市市长职位
2012年 就任一般财团法人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代表理事
2012年5月 以候选第一名再次当选日本国山口县周南市议会议员[1]
2012年6月 任一般财团法人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会长
编辑本段协会理事长
褚娟
褚 娟[2]
2006年 株式会社NaviJ&C代表取缔役
2012年 一般财团法人日中韩国际贸易促进协会就任代表理事

参考资料 1.岛津幸男的维基网络.维基网络[引用日期2013-03-25] .2.褚娟的博客.新浪[引用日期2013-03-25]

2. 什么是中韩自贸区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内电子商务、节容能环保、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

3. 中韩签订自贸协定将带来什么好处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1、自贸区将继续保持包容性、开放性,向高端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过近20年的准备,贸易额不断提升,经济融合日趋加快。此后,自贸区内各国将不断调整彼此内部的经济结构,实现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多重资源的优势整合,并以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扩大合作领域,以此为基础争取实现10 3乃至更大范围的制度性安排。
2、内在固有矛盾及外在因素令自贸区面临严峻挑战
(1)自贸区内国家经济互补性并不突出。中国和东盟新兴国家均以出口作为拉动本国经济的重要动力,制定了大量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并以欧、美、日为主要市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引资及制造业竞争关系,在国际资本的选择下,利润不断摊薄。同时,中国西南省市与缅、老、越、柬、泰在地理、气候特征上相近,农产品类似,而矿产品交易由于交通限制始终不能形成量的突
破,因此,经济互补性目前并不突出。
(2)东盟无法为中国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东盟10国人口约5.6亿,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均消费能力有限,难以为中国长时期面向欧美市场的制造业提供足够的市场容量。200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1141.4亿美元,进口1169.7亿美元。同期中国对欧盟、美、日出口额分别为2928.8亿、2523亿和1161.3亿美元。在中国四大出口对象中,东盟仅承担14.72%额度,在14285亿美元的全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更低,不到8%。
图二:2008年东盟与中国前三大出口对象份额比值
图三:2008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在出口总量中的份额
从东盟内部数据来看,中国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贸易额
分别为534.7亿美元和524.4亿,占了几乎一半的贸易量。由于这两国较为富裕,根据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对中国产品的消化能力趋于饱和,而其余国家受消费水平限制则力不从心。
(3)中国产品对东盟本国工业产生冲击。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产品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规模优势将对东盟国家的原有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或引发新的贸易纠纷。印尼政府表示,已经在考虑是否将食品饮料、纺织品、鞋类、电器、钢铁、石油化工、无机化学和家具等8个工业部门列入“推迟实施关税优惠行业名单”。同时,印尼还于近期颁布条例,要求市场上所有的印尼商品必须贴上国家质量标准标签,并警告近期将没收市场上所有不符合印尼国家质量标准的进口产品。
(4)东盟内部非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依然存在。东盟的10个成员国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经济发达国家如新加坡、文莱,较发达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菲律宾,以及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较不发达国家,特别是后三个国家,人均gdp仅400美元,较新加坡的3万美元比值约为1:75,远高于北美自贸区和欧盟内部的1:30和1:16,内部经济发展失衡直接导致经济政策协调的困难性。同时,在东亚传统的外向型经济战略指导下,东盟成员国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面向海外市场,从服装加工到低端电子产品组装,经济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趋同,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转型困难,同质竞争加剧。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关条款,马、泰、印尼、
新、菲及文莱6个成员国如果认为本国产品在自贸区市场中受到影响,导致相关产业亏损,则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
(5)东盟部分国家独自签订自贸协定增加了本身的变数。东盟对各成员国与其他经济体另行制定经贸政策没有明确限制。因此,部分成员国纷纷与东盟以外经济体进行自贸谈判。2002年,新加坡和日本签署自贸协定,对99%的共同商品及对日单边出口的94%商品予以免税。新加坡还积极与美、欧、中国香港和台湾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频频进行洽谈。2009年12月,欧盟批准欧委会与东盟单个成员国开始进行自贸谈判,首先选定新加坡。
个别成员与区外其他经济体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使自贸区外产品通过捷径进入东盟共同市场,有可能对东盟整体利益和团结构成威胁,增加了东盟自贸区本身的变数。
(6)自贸区面临外部竞争压力。目前从贸易额及结构上看,欧盟、日本、美国仍然是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2004-2008年,欧盟-东盟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额增速超过25%,2008年达1750亿欧元。2009年底,欧盟启动了与东盟国家自贸谈判。根据双边自贸构想,东盟市场将降低或取消贸易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与欧盟商业联系,成为欧盟“全球欧洲”贸易战略重点之一。
日本在东南亚经营多年,一直是对东盟影响最大的亚洲国家。2008年,日本批准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10年内日本与
东盟贸易90%的商品将实行零关税。可以预见,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外部竞争将长期存在。
四、几点思考
1、拓宽投资渠道,扩大共同市场,调整经济合作结构
(1)扩大对东盟投资,进行产业链整合。中国对东盟投资较少,远远低于东盟对华的投资,依赖劳动密集性产品输出作为经济合作主要手段将加剧与东盟的贸易矛盾。只有通过资本和技术输出,才能利用中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制造业规模效应、积累的资金和经验,将双边部分产品的同质性竞争引导为
(2)调整双边贸易结构,逐步推进人民币结算。中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占对东盟出口额20%以上,但附加值较低。今后,中国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电、精密仪器、车辆、金属及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并强化包括服务、金融在内的整体性输出,在自贸区内逐步采纳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一方面抵冲国际金融体系风险,保证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为东亚区域提供较为稳定的储备币备选,维护本地的金融及经济稳定。
2、充分利用自贸协定,用足用好优惠条款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展示自贸区的广阔前景。目前,多数中国出口企业只将目光盯准欧、美、日等传统国际市场,对中国-东盟自贸区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当地新兴市场的
潜力和自身优势估计不足。政府应加大媒体宣传和政策引导,提升国内外向型企业对该地区的重视及市场投入。
(2)用足用好优惠条款,获得切实经济收益。根据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规定,产品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总价值40%才被认为是自贸区内产品,可申请原产地证明书,获得减免关税的最大优惠待遇,否则只能享受wto最惠国关税待遇。然而统计数据显示,在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注册备案的进出口企业中,申请原产地证书备案的企业不足三分之一,经济收益受到很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当对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法律及咨询支持,提高企业在自贸区内的收益率。
(3)引导企业展开良性竞争,避免投资及贸易风险。根据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往常表现来看,一旦发现“价值洼地”,即蜂拥而至,展开降价竞争,赚取短期高利后或惨淡经营,或选择退出。中国-东盟自贸区也极有可能面临这样的无序市场竞争,导致当地传统竞争格局及价格秩序剧烈动荡,最终损害中国企业的长远利益。
此外,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逐年下降,今后这一趋势可能更加明显,势必引起东盟国家担忧和抵触,并利用各种非关税形式限制中国企业。为此,中方应帮助企业尽快学习和适应贸易新规则,在避免低质低价摧毁共同市场的同时,加强企业自我保护,购买一定比例的投资及政治风险保险缓解经济风险。
3、加快其它自贸区的建设进程,扩大海外市场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启动为中国积累了丰富谈判经验,利用这一契机,我们应该加快与其它自贸区的建设进程,一是推进与日、韩、印等国双边自由贸易协议的进程;二是跟踪研究东盟与其他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明确这些协定生效后将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三是积极主导东北亚区域合作和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不断开拓海外市场,提振出口,减少后危机时代全球出口市场萎缩带来的消极影响。

4. 中韩自贸区是什么意思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旨在为两国货物贸易提供制度保障,拓展电子商务、版节能环保、权金融服务等新兴战略服务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规范稳定可预期的框架。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中韩自贸协定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中国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发挥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5年12月9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韩国驻华大使金章洙交换外交照会,中韩双方共同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将于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并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中韩自贸协定(FTA)终于落地生根。

5. 中韩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提高互换规模什么意思是以后拿人民币能换更多的和韩币吗

双边本币互换和本币互换协议是同义词

本币互换协议 含义

本币互换就是以一定的回汇率互换一定数量的双方的答货币量,增加对方的外汇储备以应对不测之需。是国家出于提高两国的外汇储备,以平衡两种货币的供需,稳定汇率,防止(特别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出现外汇市场的混乱

本币互换 简介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央行、冰岛央行、新加坡央行、新西兰央行、乌兹别克斯坦央行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签署了12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已达8412亿元人民币(2011-06-14)。

6. 怎样通过中韩文化交流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

你好,
通过中韩文化交流,可以了解对方企业的相关信息,产品价格及销量、渠道。
故有需要的地方就采取,这样相互地促进。

7. 关于中韩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2.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韩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是越来越大的,到1997年已达到58.1亿美元,占到从韩国进口商品总值的38.9%。尤其是1997年下半年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一些大宗商品如纤维制品、农矿产品、电子零部件等跌幅更为突出,1998年中国对韩出口额仅为6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3%。同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不及预料的好,半导体、汽车、机床、船舶、通讯设备等工业品及家电等一般消费品的对华出口上半年还有大幅增长,下半年就逐步萎缩,到年底,对华出口总计149.9亿美元,增长仅0.4%。1998年全年双边贸易中中方逆差达87.2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1999年上半年,中方的贸易逆差仍有扩大的趋势,为44.6亿美元。笔者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终将会影响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3.韩国对华投资出现“缩水” 1997年以前,韩国对华投资的整体规模每年都在扩大。正当中韩两国努力促进双方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一演进急速冻结。1998年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仅为1309个,实际投入资金18.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5.3%和15.9%,特别是一些回收期长、规模较大的项目都面临压缩投资、延期投资或予以撤资的情况。此外,大量韩企的驻华分支机构、商社等纷纷撤离。由于中韩双边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在华的韩资企业承担的,投资的大规模“缩水”势必会影响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比较直观的、表象化的问题必然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这些原因概括起来大体有这么几个方面: 1.亚洲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1997年8月一场以韩元加速贬值和股指深幅下泻为表征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而转向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口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上述同样的原因,使韩国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成本增加,而多数韩资企业都把“降低成本”作为来华投资的首选动机,这样,韩国的对华投资必然会大幅减少。况且,韩国企业面临国内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缺少资金来源,也无暇进行海外投资,从而使对华投资出现了“缩水”现象。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入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再从单项投资规模看,韩国对华投资项目多为中小型项目,投资金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70%。1998年所吸引的1309项韩国直接投资平均规模仅为137.8万美元,不仅低于韩国海外投资的平均规模,也低于所有来华投资的平均规模(229.6万美元)。
由于中韩贸易中有相当部分是由在华韩资企业承担的,上述两大特征的存在,导致双边贸易增长的后劲明显不足,也导致在华韩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目前,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竟争越来越激烈,多数中小韩资企业不堪重击,普遍面临经营困境。由于在华韩资企业所表现的这种脆弱性,使由投资所带动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此外,由于韩国对华投资的行业及规模特点的存在,必然会出现许多韩资企业在管理中一味强调降低成本的情况,从而导致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这也影响了双方贸易及投资的发展。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从长远看,中韩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两国贸易受到重创,但其发展的基础如文化类似、地域相近、经济互补等依然存在。特别是韩国经济,目前虽受一时之困,但那些曾创造经济奇迹的诸多因素如健全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劳动力、强烈的进取精神、开放的贸易体系等等并未丧失,并将为韩国走出危机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或放弃韩国这一重要市场。并且,两国在彼此对外贸易中所奠定的地位是双方长期努力的结果,因而要本着积极的态度,知难而进,采取相应措施以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当然,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中韩贸易,关键还是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市场,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传统产品多属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这类产品的竞争最激烈,受冲击最大,因此加快我国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不仅是必然的。近两年对韩出口商品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仍很明显。为此,一是要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故可加大这类产品如机电产品零部件及产成品(电视机、电话机等)对韩国的出口。二是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尽快从‘‘以廉取胜”和“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在竞争中保住乃至扩大市场份额,使出口产品真正成为高创汇产品。同财,也希望韩国方面结合我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更多地向中国出口原材料、石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等。总之,双方既要注重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
(二)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
70年代,韩国侧重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如重化、汽车等工业,故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技术已具相当水平。若能从韩国引进该类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都相当有益。而中国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自己的优势。因而双方在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很大,双方可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带动双方商品贸易的发展。
(三)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韩国的对华投资方面,一是应注意调整韩国企业的投资方向,使韩国企业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交通、农业开发等领域的投资;二是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这就需要中国在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这样,韩国大企业集团也会从长远、全球眼光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加快来华投资的步伐。此外,中韩两国也要注意加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也要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目前,双方的资金流动更多地表现为韩国对中国的单向流动,不利于双方合作的持久稳固发展。随着中国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办厂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韩国作为中国地缘相近、文化背景类似的友好国家,也会成为中国进行海外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故中国企业应尽快改变那种仅在韩国设立贸易办事处的作法,加大对韩国的生产性投资,这样不仅可以使双方合作更加深入均衡,而且可以带动对韩国的出口,减少中方逆差,从而促进贸易的均衡发展。目前,韩国政府正积极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开放本国的资本市场,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为中国企业进入韩国资本市场提供了时机。特别是韩币贬值及工人工资水平下降,使外商投资成本降低,也为中国的对韩投资提供了现实性。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一方面,中国企业除了积极利用已有的优惠政策如纺织品退税率由9%提高到11%等等外,国家也应给传统市场的出口更多的扶植:增加出口信贷规模;简化出口退税手段;为来华投资的韩国大企业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希望韩国政府从双方长远利益出发,减少对中国进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值得欣慰的是韩国政府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如韩国财政经济部宣布自1999年1月1日起将征收调节关税的中国38种产品减少为19种,大幅下调对鳝鱼等10种产品的调节关税率,对生铁等不再征收配额关税。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贸易滑坡的局面会得以扭转。

8. 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与韩华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第一家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外合资寿险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中韩人寿奉行创新为魂、客户为尊、正道为本的价值观,追求通过专业寿险服务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进行财富管理。
中韩人寿信守客户为尊、服务终身的经营方针,坚持文明经营和诚信经营。对客户需求的积极响应是公司的最高服务准则,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是公司的价值体现。
中韩人寿以其独特的竞争力和独到的专业性为基础,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推行本地化战略,在主动适应中国寿险市场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谋求全面融入本地经济发展;中韩人寿积极探索先进的服务模式,发掘寿险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切入点,通过更加人性化、更加专业化的保险服务,成为广受客户信赖的金融企业,立志将中韩人寿打造成为专业领先、社会信赖、充满活力的保险品牌。
中韩人寿将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增进客户的价值保障,用客户的认同和赞赏铺设一条保障客户富饶生活,并促成自身跨越为卓越的金融服务集团的康庄大道。
法定代表人:叶秀昭
成立日期:2012-11-30
注册资本:1000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浙江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000058329896H
经营状态:存续
所属行业:金融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新业路8号华联时代大厦A幢23-24层
经营范围:在浙江省行政辖区内及已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经营除法定保险以外的下列保险业务:(一)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二)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凭有效《保险公司法人许可证》经营)***

阅读全文

与促进中韩金融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