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中西方金融机构存在的差异

中西方金融机构存在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1-02-05 11:56:26

❶ 试比较中国金融市场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中国存在哪些

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制度比较一国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各种金融组织。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的场所和领域。金融工具则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并能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价格的书面文件。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主体,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的手段,对金融工具的交易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下面我主要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与我国进行比较。
美国
《一》美国的以联邦储备体系为中心的金融机构体系美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组成。
(1) 联邦储备体系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几大顾问性质的机构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监管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联储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确保美国支付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负责执行有关消费信贷的联邦法规。同时,委员会还须向国会提交起经营情况的年报,以及一年两度的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联储货币与信贷供应增长目标特别报告。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负责实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专门机构,即由他来决定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应做何种交易。这些交易是指通过买卖政府和联邦机构的证券,以吞吐存款机构的储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规定和指导外汇市场上美圆对外汇的操作。美国有12个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银行在本区内设立自己的分行。它们的职责有:提出有关贴现率的建议;存款机构的准备金,通过贴现窗口向其提供贷款;印制、保管货币;清算存款机构的支票,为其转帐;代理国库;对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二》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有两个主要特点,双轨银行制度和单一制。双轨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的注册分为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单一制是指,美国政府一般不允许跨州设分支机构。还有美国对银行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除了50个州每州有一个银行管理机构外,联邦共有3个银行管理机构并存,即:财政部所属的通货总监、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检查监督。
《三》政府金融机构 这是指有美国联邦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住宅信贷机构、农业信贷机构和进出口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美国,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储蓄贷款社,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投资银行。在这些机构中有的可吸收存款,如储蓄贷款社、信用社等;有的则不接受存款,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小,如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等。前者称之为非银行存款机构,后者称之为非存款金融机构。
《五》美国在国外的银行二战后由于美元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货币,美国垄断资本迅速扩张,海外投资激增,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支撑美国垄断资本在海外的扩张,这样促使了美国银行在国外的迅速发展。
以上这些主要内容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
下面接着介绍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 英国英国的金融机构由两部分构成,英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是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职能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英国的银行系统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按照英国最新分类,"英国的银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银行、商人银行、贴现行、其他英国银行和海外银行等机构。
英国的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以外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单位信托公司、金融行、养老金基金机构、保险公司。分行制是英国银行体系的特色之一。
英国的银行最早普遍实行分行制,被称为英国模式,其特征是:总行设在大城市,然后在国内外广设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由此控制全国的大部分银行业务。英国银行制度另一重要特点是,存在着不少专门从事票据贴现业务的贴现所。英国与其它国家不同,企业一般不直接向存款银行要求贴现,存款银行也不直接向英格兰银行要求贴现,而是通过贴现所办理贴现与再贴现业务。
最后,伦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因而就有大量的外国银行云集伦敦。
德国德国的银行体系是从19世纪中叶,随着国家工业化及其所引起的资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德国的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组成。德意志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联邦银行被认为是欧洲各国中最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按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对该行发布的指示。当联邦银行和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有分歧而不能取得协议时,政府只能提出推迟作处决定的要求,而不能否决银行的决定。
德国的商业银行资本雄厚,非常活跃,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属于商业银行的有大银行(主要三大家)、区域性银行、外国银行和私人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控制力较强,主要是采取参股办法进行控制,通过参股,形成许多以银行为核心的大的垄断资本集团,由于是同一集团,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支持也是积极的。
还有德国的银行业务基本上是多样化和综合化。除了商业银行还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合作银行和保险公司。
以上就是这三个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下面我主要写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中国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具体结构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它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是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而设立,作为派出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其辖区内的金融监管管理,承办有关业务。
(2)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成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它们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所以也叫政策性专业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在起经营过程中,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几市场占有分额上,均处于我国整个金融领域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以上三大板块以外,还有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上面的四大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四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它们的说明,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很大区别,我国可以借鉴它们的某些优点。

❷ 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都具有银行的基本功能,但是国外很多银行受政府监管较少同时民营银行更加发展。中国在银行业一直是受管制的。

❸ 中西方存在的差异有哪些

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
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
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文文字简单易写,而中文则讲究字的整体结构映衬,富有美感,但也复杂难写。
在汉语中,姓放在名的前面,这个人先属于某个姓氏,即整体,然后再是他自己;而在英语中,名在姓的前面,先是他自己,然后再补充说明属于哪个整体。
在英文中,兄和弟是一个词,而在中文则是两个词。类似的情况很普遍。英文的词汇相对于中文很缺乏。它只能表达出一个模糊的大概,而不能像中文一样表达出细微的差别,也就无法像中文那样表达出很多细腻完美的情景。这体现了西方文化讲究简单实用,然而缺乏美感。它们的文学是惨不忍睹的简陋。
西方很早就出现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和西方重视个体的文化有关;东方的传统的专制制度则是和重视整体的文化相适应。
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然而又把这种重视整体的文化发挥到极端。日本人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就是整体的利益,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东方文化里对事物的考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西方则是定格在现在。
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是整条链中的一环,承上启下。
东方人因此很重视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儿子来接替自己,那么整条链则是断在自己的手里,是没有脸去见先人的。
西方人努力奋斗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及时享受。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另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泽披后人。
这种东方式的时间思维方式使我们考虑问题全面和连贯,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中国人的处女情结也是起源于此。而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反而显得更开明,也更容易带来幸福。
东方的文化崇尚含蓄,而西方则推崇直接开放。
西方文化像火车,简洁高速的往前;而东方文化像房子,讲究结构,较固定,和保守。

❹ 中西方金融主要区别有哪些

1、来源动因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起源于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应君主治国和商业活动的客观需求而出现的,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货币在实体商业活动中能够最大化的转化成生产力。西方金融起源于1000多年前威尼斯的犹太人聚集区,是在宗教的制约下有钱人为了让手中的资金获得超额收益被迫借助犹太教的获利教义采取的货币增值手段,是不得不让货币流动和实体需求结合的产品。
2、思维体系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完全符合辩证思维,从企业需求出发,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的围绕“货币”协助企业建立高效转化生产力的全系统。以商业活动的整个流程为标地研究“货币”的价值和作用。以服务于实体企业进而自身产生收益为最终目标。西方金融基本从金融机构的自身的需求出发,脱离商业活动的全流程和企业实际诉求单纯强调金融工具、金融模型的作用,以不管其他环节生、死,单纯追求赚取自身收益最大化为目的。
3、应用结果不同
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会让有效的金融思维、模式从企业建立伊始就伴随企业成长,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效果,从企业成立就以金融思维建立良性货币运行体系,避免“缺钱”绝症来临时的恐怖局面出现。西方金融以开刀、手术为目的,主要服务于大病已至、病入膏肓的企业或能够掏巨资整容、抗衰的客户,绝不会教授企业养成良好生存习惯,同时具备超级嫌贫爱富的典型特征。中国特色金融作为全人类的智慧瑰宝,同数十年前的中医的命运一样,受到了西方金融上百年的全面打压和残酷清洗(特别是西医金融专家和西医金融机构)。

❺ 中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造成了两者后来在行政管理诸多领域的不同。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统一后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所以在东方的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央号令和约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间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微妙矛盾关系。

不管是古时候的盐铁专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分税制改革,都清晰地体现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这种矛盾。

对应过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是按照严格的自上而下的逻辑构建的,“一行三会”从几个方面对金融系统的各个领域进行监管。

一句话,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出于中央稳定金融领域全局安全,进而保证全国基本面稳定的一种需要。

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体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的,西方是个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参与者主体是民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领导下的混合特色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兰---英国----美国 。

其实现在全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设置及业务监管模式,还有金融业态大体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险 证券 银行业 三大板块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创新程度不一样导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西方的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更好更完善,他们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业态也比较丰富

(5)中西方金融机构存在的差异扩展阅读:

反观西方,其文化传统上的地区自由主义导致了中央集权迟迟不能产生,所以西方人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的。

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集权体制,但是从总体上说,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观念依然很强烈。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西方的很多金融监管机构,不是因为中央要对其加以监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出现了混乱和恶性竞争,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公议,讨论建立一个能够维持市场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监管主体,这样,才有了美联储等机构的诞生。

虽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盛行不衰,但是西方传统的地方和个体自治主义倾向一直是存在的。

❻ 体系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有何异同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体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的,西方是个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参与者主体是民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领导下的混合特色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兰---英国----美国 。其实现在全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设置及业务监管模式,还有金融业态大体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险 证券 银行业 三大板块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创新程度不一样导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西方的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更好更完善,他们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业态也比较丰富,。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政府在金融制度监管方面比较保守,相对来说,中国金融机构发展也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够,因为中国几乎所有大金融机构都是政府经营,大家也知道体制内保守而又缺乏创新,所以导致中国投融资市场主要由银行承担,主要以间接融资,金融产品不丰富,辐射群体不广泛,社会资产分布也冷热不均。当然,随着中国金融业逐渐全开放也会与国际主流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趋同,同时中国未来金融业发展也会反向影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及金融监管政策。
这个课题太专业而又宽泛,涉及的知识也很多,这里没法一 一 展开详细描述,如果你喜欢的话,自己多到网上搜罗些相关知识学习。这样更能系统专业化得了解这行业,及这行业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❼ 中西方金融体系的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造成了两者后来在行政管理诸多领域的不同。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统一后即宣告成型。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所以在东方的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央号令和约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间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微妙矛盾关系。不管是古时候的盐铁专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分税制改革,都清晰地体现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这种矛盾。对应过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是按照严格的自上而下的逻辑构建的,“一行三会”从几个方面对金融系统的各个领域进行监管。一句话,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出于中央稳定金融领域全局安全,进而保证全国基本面稳定的一种需要。
反观西方,其文化传统上的地区自由主义导致了中央集权迟迟不能产生,所以西方人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的。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集权体制,但是从总体上说,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观念依然很强烈。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西方的很多金融监管机构,不是因为中央要对其加以监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出现了混乱和恶性竞争,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公议,讨论建立一个能够维持市场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监管主体,这样,才有了美联储等机构的诞生。虽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盛行不衰,但是西方传统的地方和个体自治主义倾向一直是存在的。
一句话,从金融监管方面来看,东西方已经有着巨大的逻辑反差。前者是习惯性的自上而下的延续,后者是传统上的个体公约的产物。
你问的是金融体系,不过我谈的是金融监管体系,呵呵。也许文不对题,不过你可以延伸理解一下。以金融创新为例,西方金融创新是在末端,金融理财师给客户开理财方案,就像医生给病人开处方一样,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操作。而中国的金融创新产品是在高端,往往是某某总行制订了一种金融产品,然后要各分行推广。这其实也和文化传统有关系。

❽ 中西方存在的差异有哪些

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
我们可以从语言上来考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产品,也是文化的载体,它最能反映文化差异.
从英文和中文文字的比较可以看出,英文文字简单易写,而中文则讲究字的整体结构映衬,富有美感,但也复杂难写.
在汉语中,姓放在名的前面,这个人先属于某个姓氏,即整体,然后再是他自己;而在英语中,名在姓的前面,先是他自己,然后再补充说明属于哪个整体.
在英文中,兄和弟是一个词,而在中文则是两个词.类似的情况很普遍.英文的词汇相对于中文很缺乏.它只能表达出一个模糊的大概,而不能像中文一样表达出细微的差别,也就无法像中文那样表达出很多细腻完美的情景.这体现了西方文化讲究简单实用,然而缺乏美感.它们的文学是惨不忍睹的简陋.
西方很早就出现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和西方重视个体的文化有关;东方的传统的专制制度则是和重视整体的文化相适应.
日本的文化源于中国,然而又把这种重视整体的文化发挥到极端.日本人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也就是整体的利益,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东方文化里对事物的考量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而西方则是定格在现在.
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是整条链中的一环,承上启下.
东方人因此很重视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儿子来接替自己,那么整条链则是断在自己的手里,是没有脸去见先人的.
西方人努力奋斗是为了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及时享受.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还另有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光宗耀祖,泽披后人.
这种东方式的时间思维方式使我们考虑问题全面和连贯,但也有不好的一面.中国人的处女情结也是起源于此.而西方在这个问题上反而显得更开明,也更容易带来幸福.
东方的文化崇尚含蓄,而西方则推崇直接开放.
西方文化像火车,简洁高速的往前;而东方文化像房子,讲究结构,较固定,和保守.

❾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异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1986年4月1日,美国完全取消对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样各种银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对存款付多高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此外再加上80年代初出现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等因素,使美国商业银行的倒闭率不断上升。 1984年有79家商业银行倒闭,1985年为120家,1986年为150家,1990年高达200家。其中,1984年位列美国10大银行之一的大陆伊利诺斯银行破产,1991年初拥有230亿美元的新英格兰银行集团破产,给美国金融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1990年底,全美最大的225家银行的股票平均下降了17.53%,一些大银行的股价甚至不到其帐面价格的一半。 四、中国金融体系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分为六大板块: 第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第三,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实业银行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 第四,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第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六,外资银行及其分理处。 五、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第一,发展阶段差异: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开放程度差异:中国金融和美国的开放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而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 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相符合。 第三, 货币市场差异: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两国首要目标的差异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不同。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普遍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因此,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失有限,没有面临普遍的流动性危机,更没有出现破产,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稳定。其次,虽然2008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下跌,但主要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大量非流通股票解禁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支持是通过降低印花税率、中央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等政策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货币政策。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下滑不是源于金融体系的问题,而是由于经济增长对出口严重依赖,国际金融危机使出口大幅下挫而引起,所以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刺激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 两国货币政策工具也具有一定差异,首先,政策工具的类型不同。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依赖于有限的传统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中某些工具对金融机构仍然具有直接调控的特点,如利率政策。美联储除了运用传统的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外,还推出了大量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第二,政策工具的作用对象不同。中国人民银行运用的政策工具主要针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机构,而美联储通过运用其政策工具不仅向存款性机构提供流动性,而且向一级交易商、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非存款性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其政策工具作用的对象更广泛。第三,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构成影响不同。从2008年9月初至2009年9月末,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规模从20万亿元上升至22.23万亿元,增幅仅为11%,资产构成基本没有变化;而美联储的资产规模则从9000亿美元迅速扩张至2.14万亿美元,增长了近1.4倍,同时其资产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高风险的非政府证券急剧增加。 第四,税负差异:两国税率差异,从国内情况看,银行业不论从事何种金融业务,原则上统一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并按照规定的营业税额附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从税收收入构成看,又以营业税为主,当前我国金融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明显高于实行3%税率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信等行业。因此,其税率高低对我国金融机构税收负担影响很大。两国税基的差异,企业所得税中的税基就是企业应税所得。众所周知,从总所得到应税所得,要经过一系列的扣除,这在中美两国是一致的。但对于哪些项目可以扣除,具体到每一个项目该扣除多少,两国规定则不尽相同。相比而言,美国对折旧费用的提取实行放松管制,采用加速折旧法,因而实际税率大大低于名义税率。
结论 我个人认为,如果完全放开资金流动的话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为目前的金融市场和机构效率比较低,如果马上放开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因为金融业有共同特点,当一个决策失误时,它所带来的后果显然是暴力性的,所以在全球金融大环境下,无论中美,在此时都要提升我的金融服务业市场,这就是所谓的辩证统一原理。

❿ 试比较中国金融市场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中国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善谁能帮我解答这个论述题

中国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制度比较
一国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金融机构是指经营货币资金的各种金融组织。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和其他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的场所和领域。金融工具则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并能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和价格的书面文件。由于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上的主体,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活动的手段,对金融工具的交易构成了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下面我主要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与我国进行比较。
美国
《一》美国的以联邦储备体系为中心的金融机构体系
美国的金融机构主要由联邦储备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府金融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组成。
(1) 联邦储备体系
美国的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储备银行以及几大顾问性质的机构组成。
联邦储备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监管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联储管辖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确保美国支付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负责执行有关消费信贷的联邦法规。同时,委员会还须向国会提交起经营情况的年报,以及一年两度的有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联储货币与信贷供应增长目标特别报告。
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负责实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专门机构,即由他来决定联储在公开市场上应做何种交易。这些交易是指通过买卖政府和联邦机构的证券,以吞吐存款机构的储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公开市场委员会也规定和指导外汇市场上美圆对外汇的操作。
美国有12个地区性的联邦储备银行,这些银行在本区内设立自己的分行。它们的职责有:提出有关贴现率的建议;存款机构的准备金,通过贴现窗口向其提供贷款;印制、保管货币;清算存款机构的支票,为其转帐;代理国库;对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二》商业银行
美国的商业银行有两个主要特点,双轨银行制度和单一制。双轨银行制度指商业银行的注册分为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单一制是指,美国政府一般不允许跨州设分支机构。还有美国对银行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除了50个州每州有一个银行管理机构外,联邦共有3个银行管理机构并存,即:财政部所属的通货总监、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检查监督。
《三》政府金融机构
这是指有美国联邦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住宅信贷机构、农业信贷机构和进出口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美国,将商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统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包括,储蓄贷款社,互助储蓄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信托公司,金融公司、投资公司以及投资银行。在这些机构中有的可吸收存款,如储蓄贷款社、信用社等;有的则不接受存款,且资产的流动性较小,如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等。前者称之为非银行存款机构,后者称之为非存款金融机构。
《五》美国在国外的银行
二战后由于美元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货币,美国垄断资本迅速扩张,海外投资激增,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需要巨额资金支撑美国垄断资本在海外的扩张,这样促使了美国银行在国外的迅速发展。
以上这些主要内容就是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下面接着介绍英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
英国
英国的金融机构由两部分构成,英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英格兰银行是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的职能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英国的银行系统种类齐全,数量众多,按照英国最新分类,"英国的银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银行、商人银行、贴现行、其他英国银行和海外银行等机构。
英国的其他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以外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协会、国民储蓄银行、单位信托公司、金融行、养老金基金机构、保险公司。
分行制是英国银行体系的特色之一。英国的银行最早普遍实行分行制,被称为英国模式,其特征是:总行设在大城市,然后在国内外广设分支机构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由此控制全国的大部分银行业务。
英国银行制度另一重要特点是,存在着不少专门从事票据贴现业务的贴现所。英国与其它国家不同,企业一般不直接向存款银行要求贴现,存款银行也不直接向英格兰银行要求贴现,而是通过贴现所办理贴现与再贴现业务。
最后,伦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因而就有大量的外国银行云集伦敦。
德国
德国的银行体系是从19世纪中叶,随着国家工业化及其所引起的资本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德国的金融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组成。
德意志银行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联邦银行被认为是欧洲各国中最具有独立性的中央银行,按银行法规定,联邦银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对该行发布的指示。当联邦银行和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有分歧而不能取得协议时,政府只能提出推迟作处决定的要求,而不能否决银行的决定。
德国的商业银行资本雄厚,非常活跃,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属于商业银行的有大银行(主要三大家)、区域性银行、外国银行和私人银行。德国的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控制力较强,主要是采取参股办法进行控制,通过参股,形成许多以银行为核心的大的垄断资本集团,由于是同一集团,银行对企业资金的支持也是积极的。还有德国的银行业务基本上是多样化和综合化。
除了商业银行还有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储蓄银行、信用合作银行和保险公司。
以上就是这三个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体系结构,下面我主要写我国的金融体系结构,从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别。
中国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具体结构是: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1)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它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是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而设立,作为派出机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负责其辖区内的金融监管管理,承办有关业务。
(2)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成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它们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根据具体分工的不同,服务于特定的领域,所以也叫政策性专业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银行。在起经营过程中,贯彻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自主经营与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则。
(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员,机构网点数量上,还是在资产规模几市场占有分额上,均处于我国整个金融领域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以上三大板块以外,还有其他商业银行,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和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上面的四大部分主要是介绍了四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的主要部分。通过对它们的说明,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很大区别,我国可以借鉴它们的某些优点。

阅读全文

与中西方金融机构存在的差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