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咨询行业未来的趋势有哪些
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
2017全年,以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为背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屡创新高,在11月达到了全年最高值193,并在12月收于次高点192。网络搜索指数更是一路大涨到405,较基准值涨幅达305%。
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发生649笔融资事件,同比增加8%;涉及资金总额约1397亿元,同比增加19%。其中,中国有328笔融资事件,美国和印度各有101笔和63笔。最高融资金额97亿元由中国互联网保险平台众安在线获得。
网贷和支付的热度贯穿全年,前者有134笔融资,总额在344亿元左右;后者93笔融资,总额约265亿元。汽车金融热度攀升,全年虽仅有23笔融资,但涉及资金总额达到217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分析预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为4213.8亿元,同比增长了42.0%。到了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达到惹6541.4亿元,同比增长55.2%。预计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9645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26%,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到29513亿元。
中国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分析预测
网络资管领域,2016年网络资管市场规模增速超过50%。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网络资管将超过6万亿元。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1、金融科技顺应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2016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增速趋缓,互联网行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互联网金融依赖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进入尾声。而当互联网金融企业从一味追求用户数量到重新寻找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时,科技的重要性被更多的金融从业者发现。并且,随着金融科技对我国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生产体系正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金融的边界被不断拓宽,于是许多的金融科技企业,以其专业化、垂直性及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体系,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2、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金融科技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线上信贷从只以互联网为获客手段的1.0阶段上升为互联网全流程管理的2.0阶段。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一是支付,移动支付的普及和发展将金融服务渗透到各个消费场景中,并且安全便捷地实现线上放款;二是征信,多年来大数据的积累和反欺诈模型的不断迭代使得线上大数据风控精准度提高;三是区块链,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打破数据孤岛,使不同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共通;四是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使得线上用户识别得以实现。
3、促进金融服务与用户场景紧密结合
金融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新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以前沿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前提,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金融功能更具场景化,大幅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弥补了传统金融体系中包容水平不足的弱势。
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金融科技会将链条的各个环节纳入其优化的范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如电商金融、医美分期等场景。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金融与消费的界限逐渐模糊。金融科技企业通过生物识别、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消费产生的行为数据来不断优化自身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
4、金融科技的用户群体广阔
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所服务的目标客群中,电子支付用户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网络资管,二者渗透率都在60%以上。由于网络信贷的门槛问题,使得目前网络信贷网民渗透率只有22.8%。但实际上,渗透率指标仅统计真实发生过网络借贷行为的用户。除此之外还存在大量准网络信贷用户,各大网络金融巨头均会对旗下所有用户做提前授信的工作,所以这部分准信贷用户也是金融科技在服务网络信贷行业时的目标客群,甚至于说,电子支付和网络资管用在很多层面上都是金融科技在网络信贷领域的用户。综上所述,不同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行业地位更加靠前,所以它能够覆盖的用户客群更加广阔。
⑵ 金融营销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一、金融机构将掀起国际营销和网络营销的热潮: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加剧,金融机构进行各项活动所依靠的主要因素——资本能够比较方便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各金融机构也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在一个地区或国家中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是试图在更大的国际市场上寻找新的机会,获取新的客户,得到更快增长,于是金融营销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国际营销就此应运而生。另外,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和升级,给了金融企业一种新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去吸引客户。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打破了经济金融活动的地域边界,网络金融营销成为国际金融行业新的角力场。
二、为适应金融市场的节奏和变化,金融企业将会实施善变营销和快速营销: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加速变型的时代,对于营销根本无定律可言。因此,首先,未来的金融行业必须训练员工的客户导向意识,充分了解客户不断更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市场机会,及时推出新产品、新概念,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其次,在产品和服务上“快速出击”“捷足先登”,比竞争对手先行一步。等到其他企业纷纷效仿时,行动迅捷者又制造新的热点去了。市场竞争犹如竞技比赛,胜利者仅仅抢先半步就能脱颖而出。
三、营销渗透到金融企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突出内部营销:金融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达成外部营销的同时,还要对员工进行营销理念、方法的辅导和培训,制定内部工作准则、服务标准,树立广大雇员的营销意识,突出内部营销。因此,金融营销将实现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的转变,走向全面营销的时代。
四、实现大众营销向差异化营销的转变: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同质化,金融机构往往只能满足大众客户的需求,这不利于获得目标客户对品牌的认同和忠诚。金融营销要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必须从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拓展为核心转变为以客户服务为核心,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并提供产品和服务,实现个性化组合,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⑶ 金融为什么发展趋势这么快
金融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政府政策放开的结果,一方面也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
金融行业有很多分支。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依托于实体经济而衍生出各类产品。金融业的兴衰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
例如,由于传统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而国内目前的现状是,真正需要融资的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就出现了很多便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比如现在很火的ABS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就是将发起人其流动性不足但具有未来现金流收入的贷款或其他信贷资产打包成流动性强的证券,并用信用增强的措施,通过证券发行的方式出售给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具体过程是发起人将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卖给特设目的机构(SPV),SPV再通过信用增级的方法,将证券卖给投资者,获得的现金支付给发起人,再用资产产生的现金流给投资者支付他们投资的本金和利息。资产证券化业务,一方面补充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满足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国内目前投资渠道有限,股灾害惨了一批人,房灾又套牢了一批人,但都凸显出国人投资渠道短缺的现象。
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投资者找不到适当的投资渠道,这些都促使一大批金融机构发展起来。网贷P2P也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将投资人的钱集中起来,经过自己风控团队的尽调和筛选,找到一些优质项目,投钱进去,再返利给投资者,自己赚取差价或管理费,就是这样一种盈利模式。只是,这样的金融机构还急需规范。否则,跑路事件会持续发生。
在看资本市场,IPO近几年基本不行,新三板倒是火了好几年,而新三板发展起来的原因依旧是政府为了扶植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了新三板,再做几轮定增,获得银行授信增加贷款额度,然后将企业做大做强,于是又相应地火了一批新三板券商,做市也是如此。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而投资者找不到适当的投资渠道,这两点息息相关。中国的产业转型势在必行。金融不过是在这种产业转型下衍生出各种赚钱的门道,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
⑷ 结合金融学专业的发展趋势,谈谈个人如何使用未来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
就业方向:41%金融学类本科毕业生,在金融/投资/证券领域就业
据悉,金融学类内专业的本科毕业容生在毕业后可在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证券/信托/基金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证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类金融机构从事金融行业工作或教学科研。
从金融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期望从业方向来看,该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较期望从事证券及银行行业。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
⑸ 金融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经济从早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为了避免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我国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避免可能出现的灰犀牛事件。防止由区域性,结构性风险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这集中体现在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等几个方面:
在影子银行领域: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性金融机构放贷及民间贷款,P2P,小额贷款等逃避监管现象。给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造成极大的隐患。对此,银监会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银行体系外风险和向体系风传导。2008年美国次货危机就是因为影子银行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结果,这种融资来源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用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和平民化。构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在我国,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按此定义:国内此种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资源来源受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较大;二是由于负债不是存款,不受存款机构的严格监管;第三:由于受到的监管少,杠杆率较高,说白了,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功能,却游离于传统货币当局的监管之外。在我国集中处置不流资产,去杠杆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正持续萎缩,然而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影子银行系统前不会就此消亡,而上逐渐走出监管真空地带,在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发展,未来,影子银行系统的信息披露和适度的资本监管将是金融监管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