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大冶金融机构

大冶金融机构

发布时间:2021-01-22 17:18:33

⑴ 怎样理解三大战略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千字论文

近年来,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坚持用区域发展理念谋划县域经济,立足市域全局统筹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市域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共建共享,使全市经济呈现出协调并进、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今年1―8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05亿元,增长2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95亿元,增长45.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43亿元,增长29.27%。

一、区域定位功能化
在区域竞争中,黄石市既树立武汉城市圈内“经济传动力越来越强,同城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机遇意识,又强化“不能功能化,就会边缘化”的危机意识,千方百计确立其在国家和全省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性功能地位。一是着力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发挥示范作用。以黄石、大冶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转型等6个国家级试点和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在“中国特色”公租房建设管理模式、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和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奋力将黄石建设成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二是着力在产业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围绕“打造2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标,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目前,已有2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2家企业全国产能和销量第一,3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三名,4家企业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位,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拥有中国名牌9个、驰名商标8件、出口名牌1个,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三是着力在区域发展中发挥辐射作用。依托已开工的大广和杭瑞高速、即将开工的黄咸高速、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发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与新兴铸管合作开发的沿江重化工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构筑辐射鄂东南、皖西、赣北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产业布局集群化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湖北省实施“千亿元产业计划”的机遇,大力推进产业延伸及配套,发展“八大产业”集群。一是挖潜升级强集群。围绕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引导骨干企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黄石市先后实施94亿元的新冶钢特种钢管和重冶锻造、16亿元的新兴管业扩建、16.8亿元的有色20万吨阴极铜改造、21亿元的中铝华中铜业高精度铜板带、30亿元的100万吨山力薄板等项目,促进特钢和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实施10亿元的1600万台东贝高效无氟压缩机、与比利时LVD公司合作投资6亿元的1200台(套)大型精密数控机床等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兴集群。近三年,实际利用外资88122万美元,实施了1亿美元的宝成3000万双品牌运动鞋、15亿元的合兴50万锭高档精梳纱、11.6亿元的安达5.5亿片汽车轴瓦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轻纺等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三是互补发展促集群。围绕黄石市“八大产业”集群的发展,积极支持大冶市创建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阳新县创建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脱贫致富的示范县。在产业布局上,按照功能分区、互补发展的原则,使大冶市依托利达、合兴纺织、茂晨铝业、山力板带、武汉重冶、宏力重型数控机床等项目,形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等四大产业集群;使阳新县依托宝成制鞋制衣、安达汽配、华新“双千万吨”水泥骨料、远大制药等项目,形成轻纺、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医药化工四大产业集群;使黄石市依托中粮、雨润、永大、劲牌、富川油脂等龙头企业,形成两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
三、园区开发多元化
深入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的发展战略,着力构筑起黄石与武汉城市圈对接融合、中心城区与大冶、阳新对接融合的大园区,形成依托“一圈”(武汉城市圈)开发“一带”(黄石沿江经济带)、依托“一带”发展“三园”(黄金山工业园区、大冶城西北工业园、阳新城区工业园)、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培育黄石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一是积极探索“融合驱动”的发展模式。按照“传统产业互补、新兴产业共建、协同配套发展”的要求,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先后引进武汉重冶投资20亿元在大冶灵成工业园建设特钢模具、武汉日新能源在黄金山工业园建设30兆瓦光伏发电、远大制药投资4.2亿元重组阳新富池化工等项目。近年来,黄石市与圈内城市实施重点合作产业项目30多个,总投资达60多亿元,加快了黄石融入武汉城市圈的进程。二是积极探索“托管带动”的发展模式。由黄石经济开发区对大冶市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托管,三年多来,起步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基本完工,机械工业园、科技产业园等10多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园相继开工,通过“托管带动”加速了黄石市区与大冶城区的对接融合,依托开发区带动县域发展的效应初步显现。三是积极探索“共建互动”的发展模式。在阳新棋盘洲新港物流园探索市县共建、利益共享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以此带动阳新、黄石港、西塞山沿江72公里经济带的发展。四是积极探索“飞地联动”的发展模式。黄石市突破行政区划,通过规划引导、税收分成等办法,推进市县联动、市区联动,积极支持黄石港、铁山到黄金山工业园区创办工业园。三年来,黄金山工业园区投入近30亿元,建成区达50平方公里;阳新城区工业园投入2亿多元,建成区达4.5平方公里;大冶城西北工业园投入20亿元,建成区达20平方公里,在2009年湖北省113个县(市)区开发区考核评比中综合排名第一。
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建成区面积过百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区域性大城市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中心市区与大冶、阳新的全面对接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推进城乡规划和建设一体化。坚持大规划的理念,按照“南向对接、东向开拓、环湖开发、沿江发展”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1111”市域城镇发展体系,形成以市区和大冶城区为中心、阳新城区为副中心、以10个中心镇为纽带和以100个中心村为支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双迎”(迎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和建国、建市60周年)活动为契机,两年来共实施了217个,总投资334亿元的工商、城建、民生等项目,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宜居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按照“同城化”的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安全饮水、文体事业、广播电视、村镇建设等,按照重点突破、整镇整村推进的原则,建立新农村建设联系点110个。三年来,市级累计投入10多亿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城镇化率达到50.55%,力争到2015年达到56%。二是推进交通设施一体化。着力打造外联内聚的路网体系,实施了鄂东长江大桥、大广和杭瑞高速黄石段等20多个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特别是随着武黄城际高铁和黄咸高速的开工建设,黄石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新开通和在建3条隧道,启动了3个物流中心建设,使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和长江黄金水道公铁、水陆联运实现“无缝”对接,黄石城市发展也由“环磁湖”扩展到“环大冶湖”。三是推进生态建设一体化。全面启动涵盖市域范围总投资近100亿元的生态环保项目,重点实施辖区内湖水生态、327个开山塘口和5.56万公顷石漠化荒地等修复治理项目,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实施了29个、60多亿元的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四是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着力在生活垃圾处理、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引进香港创冠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的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厂,被国家住建部评为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年底建成后,可解决黄石城区和大冶、阳新30公里半径内的生活垃圾;将大冶城区公交纳入市区大公交系统,实现“同城化”发展;与农发行合作为县(市)区担保融资1亿元,大力实施“学安工程”和“乡镇医院达标工程”,力争两年全面完成农村学校D级危房改造和乡镇医院达标任务。
五、发展环境最优化
黄石市始终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发展提速。黄石市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两集中一代办”,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并授予服务窗口收发权、初审权、组织协调权和相对审批权,全程代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目前全市24个职能部门已全部成立了审批科;同时,依托3G(TD-SCDMA)电子政务应用国家级试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审批项目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二是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发展添力。近几年,黄石市狠抓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先后引进了3家金融分支机构,使全市金融机构达到15家;成立了4家小额贷款公司,壮大市担保公司,资本金由1亿元扩充到今年的3亿元,为3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近30亿元,同时,创新“采矿权质押贷款”、“铜单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等多种新型信贷品种,1―8月份全市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其他贷款11个百分点;做大做实城投公司等市级融资平台,为县(市)区担保融资4亿多元。三是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为发展减压。抢抓黄石被确定为城乡建设用地和工矿废弃地增减挂钩试点的机遇,近年来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115个、2.7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6万亩,争取增减周转指标5025亩;2009年7月,《黄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正式获批,可为黄石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21.3万亩,制约其发展的用地难问题得到缓解。
近年来,黄石市在抓市域带县域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与兄弟市州比还有很大差距。黄石市将深入贯彻罗书记和李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市州的好作法和好经验,努力把黄石市县域经济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⑵ 大冶市的总体消费水平,收入总体水平,经济发展方向

大冶,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黄石市下属县级市,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鄂州、黄石、九江城市带之间和湖北“冶金走廊”腹地,地跨东经114°31′—115°20′,北纬29°40′—30°15′。西北与鄂州市为邻,东北与蕲春、浠水县隔江相对,西南与武汉市、咸宁市毗邻,东南与阳新县接壤。距省会武汉仅90公里,由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代管。全市总面积1566.3平方公里,不设市辖区,辖1个乡、10个镇、3个街道、1个国有农场。全市通行赣语。
大冶市在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先后被评为金融信用县(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1、经济报告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截止2009年,经初步测算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00.2亿元(含黄金山5.1亿元),增长17.8%(可比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18亿元(含黄金山2.25亿元),增长33.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74亿元(含黄金山6亿元),增长55.6%;农林牧渔总产值33.4亿元,增长9.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8.5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4亿元,增长22.7%;贷款余额57.9亿元,增长76.3%。

2010年制造业税收连续4年超过采矿业,已成为大冶市的第一大产业;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由51%降到32.5%;制造业占工业比重由49%上升到67.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40.2%上升到58.8%。2010年,大冶地方生产总值突破245亿元,同比增长约17.1%;财政总收入25.96亿元,同比增长40.2%;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6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1元,增长14.9%;农民人均收入6673元,同比增长19.1%。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市外资金46.1亿元,增长33%;引进项目183个,其中合同投资亿元以上项目55个。利用境外资金1172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1225万美元。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耗能企业产值能耗分别下降5.1%、6.2%和7.8%;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574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565吨;关闭2家小水泥厂、1家小钢铁厂。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5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5604元,增长12.2%。

“十件实事”、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十件实事”共有子项目26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5个,全民健身中心扩建工程因方案争议较大未落实,落实率96.2%。重点工程共有子项目18个,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5个,正在抓紧落实2个,因方案调整延缓建设1个,落实率83.3%。
2、投资环境大冶交通十分便捷。大冶是武汉城市圈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武黄高速离市区只有15分钟车程,106国道、武九铁路、山南铁路和正在建设的阿深高速公路、沪汉高速铁路贯穿全境,罗桥二级火车客、货运站位于城北,长江流经市境东隅。市域内已形成半小时交通网络。秉承辉煌的历史文明,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冶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全力为国内外客商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和发展环境,近3年已累计利用外资50多亿元。

生产要素齐全充沛。人力资源方面。众多中央、湖北省企事业单位驻冶发展,在大冶储备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积淀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工人;大冶市每年对外输出劳动力3万多人,市政府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理想的人才人力支持。供电供水方面。大冶是湖北省首批扩权县(市)。三峡水电为我市提供了较好的用电保障,黄石电厂及兴建中的西塞山电厂将进一步满足我市的电能需求。市区企业已全部使用长江水,长江供水工程正在向陈贵、灵乡、还地桥等乡镇及其工业园区延伸。工业能源方面。北京通宝天燃气公司投资的日供气10万立方米燃气工程已投入使用;大冶市内可年产100万吨优质煤。

⑶ 中国有多少银行

2018年2月9日,银监会首次披露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数据显示,截止回2017年12月底,各类答银行业金融机构共4549家。

“最常见的银行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可以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其中国有银行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国有股份制),它们涵盖的业务比较广泛,而且网点数量非常多。股份制银行有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这些银行网点相对国有银行较少”。


(3)大冶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

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

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货币兑换业起初只经营铸币兑换业务,以后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这样,兑换商人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

⑷ 湖北省大冶市如何办理港澳通行证

【事项名称】公民办理《内地居民往来港澳通行证》。
【办理程序】

1、申请人可直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站下载(可复印使用),或到各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前台领取申请表格。
2、申请人持相应申请材料到各地出入境部门办证窗口提交申请并接受民警询问。
3、窗口受理民警接受申请,对申请材料给予审查,对符合要求申请给予受理并提供回执;对不符合要求申请作出补充材料或不予受理的决定。
4、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对申请材料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审批,并作出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
5、申请人可接受邮政速递送证服务,或凭受理回执和缴费发票到出入境部门领取证件。
【申报材料】

1、交填写完整的《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地区申请表》1份,申请人近期正面免冠白底光面彩色照片1张,及湖北省出入境证件数码相片检测回执。持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再次申请签注的,提交照片1张。
2、提交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交验原件;持有效往来港澳通行证再次申请签注,提交身份证、户口薄复印件,交验原件。
3、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及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职干部;非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在职中层以上行政管理人员及部门重点部门(如涉密、财务等岗位)在职人员;各级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中层以上人员,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由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该企业从事公务的中层以上人员;各级部门认为应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管理的人员按照干部或者工作单位按照人事或干部管理权限出具意见。
【收费标准】往来港澳通行证:100元/本。

【承诺时限】15个工作日。
【办理地点】大冶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

【资料来源】
平安大冶网http://dy.hsga.gov.cn/
黄石市公安局网站http://zxbs.hsga.gov.cn/default.php?mod=bs&do=detail&tid=636

⑸ 大冶1992年抢劫案大冶1992年刑事立案的抢劫案

【抢抄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阅读全文

与大冶金融机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