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滨海新区成立了,政府方面都出台了哪些针对滨海新区的新政策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一轴: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
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
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
一、滨海新区地域人口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地理座标位于北纬38°40′至39°00′,东经117°20′至118°00′。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
三个行政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
二、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三、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
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
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
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
2.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
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
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
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②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定位
中心商务区将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商务、高端商业等现代服务产业,并最终建成环渤海地区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和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区。
中心商务区2007年开始筹建,2010年12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并建立党组,成为滨海新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中心商务区主要包括响螺湾商务区、于家堡金融区、解放路(天碱)商业区、大沽宜居生活区和蓝鲸岛五个板块。建设进度为“两年开发启动、三年全面建设、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力争用15到20年的时间全面实现规划设计要求和功能定位目标。
响螺湾商务区
总部经济、商务中心。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67万平方米。2007年9月11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已开工建设39个项目,共计48栋楼宇。功能定位为建设外省市、央企驻滨海新区的办事机构、集团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承载区。
于家堡金融区 金融中心、创新基地。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122个地块,建筑面积950万平方米,起步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35个地块,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在建的一期起步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14个地块。于家堡金融区将建设成为具备现代化设施和国际化服务功能,国际一流、全国领先、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金融改革和创新基地。 解放路(天碱)商业区 商业中心、文化中心。规划面积3.44平方公里,布局大型商业设施、酒店及部分高档公寓写字楼,功能定位为打造滨海新区最具活力的商业中心。
大沽宜居生活区
历史旅游、宜居新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海河秀美的景观,建成宜居生态、现代化的居住区和旅游目的地。
蓝鲸岛
休闲娱乐、生态岛屿。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着力发展休闲、娱乐及文体产业,打造郁郁葱葱、环境优美的城市生态新空间。
建区以来,中心商务区大力推进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果。至2011年年底,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9亿元。实现内联引资61亿元,利用外交资1亿美元。与美国洛克菲勒、铁狮门、托马斯·李 、林肯艺术中心、东银租赁等国际知名企业签约。由洛克菲勒注资的美国罗斯克股权投资公司投入运营,铁狮门、洛克菲勒项目相继开工。五矿大厦成为企业总部吸附器,中泰融、中际集团、泰康物流等大型企业集团进驻,并将建成亿元楼宇。已向34家省、市驻新区办事机构和中央企业提供办公用房,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于家堡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列入全市20件金融改革创新工程和滨海新区新三年综合配套改革计划。6家金融交易所和一大批大型金融企业及金融机构入驻。
到“十二五”末,中心商务区将实现“千、百、十”工程。“千”,即在建工程面积20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0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500亿元以上,新增注册企业达到2000家。“百”,即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累计实现200亿元以上,引进100家大型企业总部与区域性总部,吸引内资累计超过500亿元。“十”,即实际利用外资累计10亿美元。到那时,响螺湾商务区将全部竣工;于家堡金融区100栋900万平方米楼宇竣工过半;解放路(天碱)商业中心300万平方米楼宇将基本完成;大沽宜居生活区楼宇将大部分竣工;蓝鲸岛生态建设将取得重大发展,初步展示滨海新区标志区、高端服务业聚焦区和金融改革创新基地的新形象。
③ 2015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新金融服务中心招聘什么时间结束
你打电话给客服问一问
④ 滨海新区于家堡那块,一直说是金融商务区,目前那里有什么金融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
响螺湾商务区自抄2007年9月11日开工以来袭,现已有37个建筑方案通过专家审查,有33个项目陆续开工。至2010年初,已有1个项目(滨海浙商大厦)封顶,8个项目施工至正负零以上部位,12个项目正在进行开槽或地下室施工。2010年响螺湾商务区攻坚战的主要任务是抓进度,所有签订投资协议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20个项目施工到正负零以上部位。响螺湾区域计划2010年下半年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响螺湾综合管网建设,计划9月初开工,年内完成50%工程量,保证先期投入使用楼宇需要;二是10月底前实施彩带岛和城市中庭建设,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三是9月底前开工建设雨污水泵站,确保明年雨季前投入使用。
响螺湾也属于中心商务区。 上面些的浙商大厦、国泰、碧桂园都入住响螺湾了
⑤ 曹妃甸新区陷入负债危机,滨海新区于响等着央企金融总部入驻,这种情
关健是复人的作用,不都是政策制和自然条件的作用。最近十几年里,河北省对曹妃甸的发展倾尽心血,该给于的政策全部到位,资金也没有少拨付,就连上岛的道路都是省建投出资建设,供水管线也支付了大量的资金,大学城生态城等都给于了全力的支持。曹妃甸发展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政策,而是与思想、团队有关系。要让投资者乐不思蜀,要让好的声望口口相传,不要让恶名远扬,这才是关键。
⑥ 天津滨海新区科技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可靠吗
答:天津滨海新区科技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事实应该可靠。
⑦ 天津滨海金融街入住机构有哪些
金融业的发展已成为地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伴随汇丰银行作为首家外资银行正式入住滨海金融街,滨海新区依托金融服务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已逐步由一个工业化密集地区走向综合性经济区。 正像其他行业一样,随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一一兑现,外资银行正满心欢喜且小心翼翼地在中国布点备战。汇丰作为最早落户天津的外资银行之一,对拓展中国内地业务一向十分积极。其目前已在中国内地拥有12家分行,和6家支行,此番成立的汇丰银行泰达支行将成为滨海地区第一家入驻的外资银行。 市区内的友谊路被称为“天津的华尔街”,和拥有十几家银行入驻的友谊路相比,远离天津市区45公里的滨海新区并不占据任何地理、产业环境优势。但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滨海新区已在酝酿拓展金融产业。2003年,天津开发区为改善投资环境,投资几十亿元建设了滨海金融街,金融街的选址紧靠天津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大楼,能享有此“待遇”的也只有毗邻的海关大楼,有人更称滨海金融街为“天津的曼哈顿”。目前,滨海金融街吸引客户基本形成金融、石油、通信三大产业,一批大型的跨国企业也在这里设立办事处,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石油、康菲石油、LG办事处等为代表的全球知名企业纷纷进驻。据统计,在滨海金融街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11家。 截至去年底,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5家,包括非银行机构25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88亿元。与此同时,天津开发区提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区的作用,积极吸引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促进金融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新批咨询类外资公司7家,投资性或投资管理类公司5家。其中,新落户的赛富成长创业基金成为我国创业投资历史上第一个“非法人制”外商投资创业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