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公司 > 金融服务含义

金融服务含义

发布时间:2021-01-17 05:40:40

① 金融的含义是什么

金融(FINANCE)就是对现有资源中止重新整合之后,完成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专业的说法是:实行从储蓄到投资的进程,狭义的可以理解为金融是静态的货币经济学

② 金融的含义

什么是金融

其他回答 共 3 条金融学的历史在经济学中令人咤舌的短。经济学家们早就意识到信用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但他们并未热衷到在此基础之上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正因为如此,关于金融市场的早期观点大多非常直观,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实业家们提出来的。而对金融市场进行开创性理论研究的 Louis Bachelier (1900) 似乎根本就被理论家和实业家们所忽视和遗忘了。

投资组合理论

以上事实并不意味着早期经济学家们忽视了金融市场。Irving Fisher (1906, 1907, 1930) 早就描述了信用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其作为在时间上分配资源的作用--他已经认识到风险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之后 John Maynard Keynes (1930, 1936), John Hicks (1934, 1935, 1939), Nicholas Kaldor (1939) 及 Jacob Marschak (1938) 在他们发展货币理论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始孕育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具有重要意义的投资组合理论了。

但是对于那一时期的很多经济学家来说,金融市场仍然被认为只不过是纯粹的“赌场”而非真正的“市场”。他们认为资产价值大多是由资本收益的期望和反期望决定的,因此它们是“自己被自己套牢”了。John Maynard Keynes 的“选美”类比是其中代表性的观点。

因为如此,很多人对投机行为的研究费了不少笔墨(投机行为即为今后零售所需而进行的商品或资产买入或短期卖出的行为)。比如说,John Maynard Keynes (1923, 1930) 和 John Hicks (1939) 在其对期货市场的开创性文章中论述道,商品交割的期货合同的价格通常要低于该商品未来现货交割价的期望值 (Keynes称之为“正常交割延迟”) Keynes 和 Hicks 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套期保值者将他们的价格风险转让给了投机者以换取风险溢价(Cat 注:亦称风险贴水)。Nicholas Kaldor (1939)则分析了投机活动是不是能稳定价格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Keynes 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后来 Holbrook Working (1953, 1962) 则认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的动机没有任何区别。这一论点引发了早期的实证研究浪潮-- Hendrik Houthakker (1957, 1961, 1968, 1969) 发现有利于正常交割延迟的证据而 Lester Telser (1958, 1981)则发现了不利证据。)

John Burr Williams (1938) 是挑战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是“赌场”观点及资产定价问题的先锋之一。他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反映了该资产的“内在价值”,其可以用该资产未来预期股利现金流的折现价来表示。这一“基本派”观点与 Irving Fisher (1907, 1930) 的理论,以及诸如Benjamin Graham等实业家的“价值投资”方法不谋而合。

Harry Markowitz (1952, 1959)意识到当“基本派”观点依赖于对未来的预期时,风险因素必须要起作用,从而由Jonh von Neumann 和 Oskar Morgenstern (1944) 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利用。Markowitzd 在风险-收益协调均衡的前提下系统阐述了最佳投资组合选择理论--该理论从此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简称“MPT”)的前身。
如之前所述,关于最优投资组合分配的早期观点早就已经在Keynes, Hicks, 及Kaldor等人的货币理论中被提及和考虑到,因而James Tobin (1958) 将货币因素加入Markowitz的理论中得到著名的“两基金分离定理”也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一步。Tobin 有效的论证了经济个体将通过投资在一种无风险资产(货币)和唯一的风险资产组合(这一组合对所有人都相同)来分散其储蓄风险。Tobin 声称,对风险的不同态度,仅导致货币和该唯一风险资产的组合不同而已。

Markowitz-Tobin理论并不是非常实用。特别是估计风险分散化利益时要求实业家们计算每一对资产收益间的协方差。William Sharpe (1961, 1964) 和 John Lintner (1965) 在他们的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解决了这一操作性困难。他们论证了只要计算每一种资产和一个市场指数之间的协方差便可以得到和Markowitz-Tobin同样的结果。由于计算量大大减少到这一模型中少量的几项(betas,贝塔系数),最优投资组合选择具备了计算上的可行性。很快的,实业家们就开始运用CAPM了。

CAPM后来受到了Richard Roll (1977, 1978)一系列实证上的批判。可以对其取而代之的改良理论之一为Robert Merton (1973) 的跨期资产定价模型。Merton的方法和理性预期假设引导了后来Cox, Ingersoll 和 Ross (1985) 的资产价格偏微分方程,他的模型可能离Robert E. Lucas (1978) 的资产定价理论仅一步之遥。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可以取代CAPM的理论是Stephen A. Ross (1976) 的“套利定价理论”(APT)。他的方法偏离了CAPM中风险与资产的逻辑,却全面发展了关于“套利定价”的观点。如Ross所声称的,套利的理论推导在他的这一理论中并不具有唯一性,但实质上却是所有金融理论中的基础逻辑和方法论。如下的著名金融定理解释了Ross的观点。

Fisher Black 和Myron Scholes (1973) 著名的期权定价理论及Robert Merton (1973) 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套利的逻辑推导。直觉上来说,如果期权收益可以由一个由其他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复制的话,那么这个期权的价值一定等于该投资组合的价值,否则的话就会存在套利的机会。套利的逻辑还被M. Harrison 和David M. Kreps (1979), 及Darrell J. Duffie 和Chi-Fu Huang (1985) 用来计算多期(即“长期存在的”)证券。所有这些还反映在由Roy Radner (1967, 1968, 1972), Oliver D. Hart (1975) 及其他经济学家等创立的关于(完全和不完全)资产市场一般均衡的新瓦尔拉斯理论中。

著名的关于公司金融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性的Modigliani-Miller定理(简称“MM”定理)也应用了套利的基本逻辑。这一由Franco Modigliani 和 Merton H. Miller (1958, 1963) 创立的著名定理可以看成是最初由Irving Fisher (1930) 创立的“分离定理”的一个推广。事实上,Fisher认为在完全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上,私人企业主的生产决策和企业主自己多期的消费决定应当是相互独立的。他的意思是说,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生产计划将不会受到企业主的借贷决定的影响,即生产决策和融资决策是相互独立的。

Modigliani-Miller 在套利假设下扩展了Fisher 的这一定理。将企业看作是资产,对具有不同融资政策的企业来说,如果它们基本的生产决策是相同的话,那么这些企业的市场价值就应当是相同的。否则的话就会存在套利机会。因此,不管公司的融资结构如何,套利机会的存在保证了公司的价值一定相同。

③ 金融支持的含义及其一般内容

金融支持就是为了产业的发展、地区的发展,金融机构和金融政策上专门的、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和出台政策。

针对民营企业,财政部、发改委、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的负责人都公开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整体而言,为了保证民企可以心无旁骛创新创造,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央和各部委、地方管理部门已基于市场的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

政府部门提出了系统性的政策方案,全面覆盖了股权、债权融资支持,优质项目支持和市场信心稳定等方面。

(3)金融服务含义扩展阅读:

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包括:

银行的支持作用。各商业银行向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出发点应是:以效益为中心,加大信贷投入。

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支持科技进步的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完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

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培育和发展促进资本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一套新的金融机制和模式。

依托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风险投资建立的退出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尽管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一般低至10%一15%左右,但是绝大部分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中有一两个迅速成长并上市。

④ 金融机构往来的含义

A)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和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准备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的比例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的一部分,这部分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存款准备金率。

成立于1984年的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自1998年以来,按照宏观调控的存款准备金率三次的需求来调整时间是在1998年3月,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降到11月的8%,199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8% 6%,2003年9月21日增加1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从6%至7%。

B)提出的效果和目的

人民银行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2006年8月15日,金融机构将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约110亿元人民币的。目前,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超过20000元的存款,并拥有超过30000元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及央行票据及其他资产较高的流动性。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保持正常水平的支付和结算,并有能力增加贷款光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影响居民的经济生活。

央行表示,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的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快速的货币和信贷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金融风险的积累。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和信贷的过快增长,与中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影响和作用,在金融监管,最近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所谓的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在规定的存款和负债按照一定比例存放在央行的部分。

最初的起源,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客户提款,然后逐渐与资金清算,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近二十年,在一些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弱化;然而,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货币政策,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整的货币和信贷控制仍是一个基本的系统,以及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限制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出到其他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金融监管和金融的稳定起到什么作用?我们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探讨。

近年来,存款准备金的调控作用,货币政策的变化

(A)纳入监管的基础上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其局限性:首先,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调整经营振动,准备金率的变化,要求银行重新调整投资组合,但金融机构是很难完成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之间的分配不平衡,这样的冲击会更大。其次,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的比例,资金使用情况。 ,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往往会保持较高的超额准备金,进一步减少了可用资金的比例。第三,大多数国家是不计息的存款准备金,准备金的税收,很容易导致相同的行为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的金融监管逃逸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自20世纪90年代,主要的工业国家,央行再次加息指数,以确定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政策操作的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水平的调控后,通过机制的结构,利率风险,利率期限结构的利率,金融市场的各种变化,从而影响金融运行和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趋向以价格调控,强调预调和微调操作,仅仅依靠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使用越来越少,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变化使用的角度与其他金融系统的实施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逐步演变为约束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调整的基本制度的有效性和敏感性。

拍摄的多国央行货币市场银行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管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该央行存款准备金供给和短期银行同业拆息银行储备和银行间资金的需求,必须严格控制和合理的可预测之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的法定准备金优李稳定和可预见的公开市场操作进行顺利和迅速,以避免货币市场的波动,以便有一个结构性的差距需要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资金,以提高容量的央行调控货币市场利率。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需要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以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足够的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的要求,将形成一个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否则,如果清算的需求往往超过了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会出现波动,预测准备金要求和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增加了难度。

(B)准备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存款准备金是法律强制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水平,存款准备金利息的支付是否会影响到运营成本的金融机构。

一些国家对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而且许多国家存款准备金不计息。尽量避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支付利息造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储备银行的机会成本传递给客户以高息贷款或低息存款,促使资金融出到系统中,金融机构,创新的产品,以避免准备金要求,这??将不利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不利于量化货币政策调控的效率。时间长了,一些国家的央行,包括美联储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但由于涉及很多部门,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绝大多数国家不支付利息,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可主动在央行有超额存款准备金变得很难预测的基础货币的需求和供给,中央银行是不利于准确地调节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国家,货币市场交易将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和创新
1984年,超过20年,人民银行,中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多次调整。

1998年前,存款准备金不能用于支付与结算,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账户清算需要打开。在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系统,的法定准备金存款的金融机构和提供存款2账目并入的“准备金存款账户,在法定储备要求从13%下降到8%的储备总额和分配的多余的存款帐户是确定由金融机构自身。1999年,在存款准备金比率进一步的下降到6%,在2003年和2004年,为了对冲外汇,温和控制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7.5%。

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于所有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向金融机构贷款,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委托代理或投资的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近年来,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有哪些创新产品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改善金融服务,鼓励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压力的背景下,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如发行金融债券,设立该机构的财务管理业务。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向公众或其他产品的债权债务关系,从存款准备金管理的角度来看,不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名称,这个词在没有存款是不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系统应考虑适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正确把握存款准备金的范围,目前的改革情况,中国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规范业务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

我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但超额准备金的金存款利率趋于下降。正如前面提到的,超额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可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超额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不利于央行预测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利率的货币市场交易设施流动资金盈余和不足,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敏度。

2004年,人民银行推出的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间的差异。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申请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状态指示灯钩。金融机构以较低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比率较高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之间的差异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思想,反映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建立的目的之一是防范金融风险。存款准备金是用来保护银行支付,防范流动性风险,后来发展成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收取不同的保费,根据金融机构的做法,这些都限制金融机构信贷的过度扩张,促使金融机构经营中的质量,效益和市场原则的作用,有利于形成金融运行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

⑤ 金融的涵义是什么,具体指的又是什么

中文“金融”所涵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 ——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通常以国际金融概括的这诸多方面在国际之间的存在,等等。狭义“金融”——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物的市场,指资本市场。洋人对Finance一词的用法也并非一种,而有最宽的、最窄的和介于两者中间的三种。宽口径的如Oxford、Webster’s这类字典和一些网络全书对Finance的解释是:Monetary affairs, management of money, pecuniary resources…..;窄口径的如Palgrave新经济学词典对Finance释则是:The primary focus of finance is the work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supply and the pricing of capital assets.可见,中文“金融”与英文“Finance”虽然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并非一一对应。
我们认为,简单地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含义是一种广义的金融涵义。本书将根据这一涵义来讨论金融问题和构建金融学体系。
根据金融系统中个体与整体的差异,我们可以把金融划分为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两部分。微观金融(Micro-finance)是指金融市场主体(投资者、融资者;政府、机构和个人)个体的投资融资行为及其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宏观金融(Macro-finance)则是金融系统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金融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

⑥ 金融的基本含义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其中主要包括:会计、财务、投资学、银行学、证券学、保险学、信托学等等。
金融是一种交易活动,金融交易本身并未创造价值,那为什么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赚钱的呢?按照陈志武先生的说法,金融交易是一种将未来收入变现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钱今天来花。
简单地说金融交易的频繁程度就是反映一个地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繁荣能力的重要指标。
传统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货币资金的流通的学科。而现代的金融本质就是经营活动的资本化过程。
西方定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字典》,指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与定价。其基本内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场,风险与收益,替代与套利,期权定价和公司金融。
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新兴边缘学科,如演化金融学(Evolutionary Finance)即是才兴起的介于生物学和金融学的一门边缘学科,演化证券学则是介于生物学和证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黄金曾一度成为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货经济时代,商人只能进行对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受到巨大制约。在金本位经济时代,价值与财富是以实物资产——黄金为依据和标准,这种客观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平稳发展。
然而,作为价值流通的载体,黄金不利的一面如搬运、携带、转换等不便的物理条件限制,使它又让位于更为灵活的纸币(货币)。
如今,货币经济不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货经济,而且覆盖了金本位经济。货币经济在给人类带来空前经济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诸多麻烦和问题,如世界贸易不平衡、价值不统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重要宏观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贸易失衡。
脱离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实现经济自由和稳定发展,然而,今天却适得其反。在货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内涵、作用及风险却越来越广,越来越大,并已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的生活中。
如今,尽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来越少,但其作为价值的流动性却越来越强。金融已经成为整个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体的活动会带动血液的流动,同样,所有经济活动都会带动金融(资金和价值)的流动。离开了流通性,金融就变成“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经济无法运转,新的价值也无法产生;新的价值无法产生,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
反过来,金融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为社会危机。这是不以人类意识为转移的客观金融规律。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服务含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