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债权减少,这对存款金融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机构从央行获得的资金减少,可能会导致流动性减少。
❷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是什么意思难道商业银行还一定要欠中央银行钱吗
央行一般会有针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商业银行不一定有这个债务
❸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和基础货币 详细
中央银行负债是是指金融机构、政府、特定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权。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和资本业务。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被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相反,如果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减少,就会使货币供应量大幅收缩。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对这部分债权有较强的控制力。(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一般情况下,若中央银行不把稳定汇率作为政策目标的话,则对通过该项资产业务投放的基础货币有较大的主动权;否则,中央银行就会因为要维持汇率的稳定而被动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平抑汇率,这样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有很大影响,造成通过该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具有相当的被动性。(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在金融本位币的时候,央行发行的纸币或是银行券是要兑付的,也就是当人们拿着这些纸币到央行要求兑付时,央行要付给来者金银,因此这些发行的纸币就相当于它的负债了。当然现在的纸币是不用兑付的,所以沿用原来的说法或思路,可以这么理解,但实际上已经不是这么回事了.说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这里的负债只是同它的资产相对的,只是会计上的一个科目,它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发行货币这一科目是体现在负债里。但是严格意思上讲,发行货币不构成中央银行的负债。负债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需要偿还的,但显然,银行发行货币不需要偿还。个人或单位持有货币是一种资产的象征,个人或单位拥有所有权,而不是拥有债权。而且,如果是一种债权的话,按照经济运行规则,使用者要支付利息,中国央行是不会支付利息的。 1994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项 目季末余额(单位:亿元)同期比增长率(单位:%)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国外资产(净)2437.63081.73816.84451.384.1139.5163.0187.3外汇2253.82888.03619.04263.984.1144.1171.7197.8黄金12.012.012.012.00.00.00.00.0国际金融机构资(净)171.8181.7185.8175.490.998.674.065.9对中央政府债权1582.81582.81582.81687.718.215.213.16.6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9297.79383.19581.010451.039.436.621.68.8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258.7275.7231.3269.921.238.359.87.2对非金融部门债权682.9696.1708.3728.321.715.910.86.7储备货币13612.314138.315193.817217.838.340.137.229.6发行货币*6308.76258.66923.57883.929.619.727.323.1对金融机构负债5934.26399.36634.27468.354.470.649.434.8缴存准备金3072.53391.93683.33961.223.031.340.837.3存款货币银行3002.43312.23571.93827.525.534.543.039.0在人行存款2860.73007.42950.53507.1112.4157.361.832.0存款货币银行2527.72708.62590.93031.3130.6187.063.932.6非金融机构存款1369.41480.41636.11865.620.733.536.639.4债券30.11.01.00.0中央政府存款635.4874.0912.1833.388.2156.8120.076.0自有资金280.5280.5280.5265.7-9.6-9.6-9.6-14.4其它(净)-298.6-274.4-467.2-728.6-22.3-33.363.187.1 (资料来源:网站)
❹ 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分析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包括2个方面:中央银行债权与国外净资产的内生性问题。
我国央行的债权主要是对中央政府的债权和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我国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主要反映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预算借款与财政预算存款的差额。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与货币概览关系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上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差额与其他所有金融机构对中央政府债权之和就是货币概览中对中央政府债券净额。对中央政府债权内生性问题实质体现在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占每年基础货币投入比重的多少。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是创造货币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当中央银行资产运用方对其他各方面债权都无弹性可言时候,因财政预算借款净额增加而增的中央银行资产数额最后都反映在负债方的增加货币放行上。财政赤字能导致基础货币的严重扩张,并由此引起对中央政府债权增加而产生的货币供给内生性。而基础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的内生性从本质上说,是来自于财政体制的软约束性。
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尤其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债权。因此,分析中央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债权的内生性问题,主要矛盾就集中在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和形成其不良债权的分析。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最大约束条件就是由于国企制度改革而形成的大量不良债权。在我国,国企的软约束转化为信贷软约束,恶化了信贷质量。国有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进一步加重了中央银行对其债权的虚弱性,当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债权后,中央银行只有向国有商业银行注入更多基础货币增量才能维持其正常运营,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实际上也说明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内生性。
我国国外资产运作的内生性集中体现在,外汇管制制度变化后对国外净资产运作所产生的影响,使外汇占款增长过快,直接形成货币扩张压力。1994年的外汇制度改革形成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以控制企业结售汇来控制外汇需求,以及中央银行被动收购外汇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这两个方面对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具有决定作用,但使我国货币供给产生了内生性。现行外汇制度,一方面有效刺激了出口,使贸易顺差增加,另外一方面使资本流入快速上升,这两方面都使得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国外净资产增加,而这种国外净资产的增加并不完全是市场机制的产物,而是内生制度的变更引起的。随着国外净资产占货币供应量的比重和外汇占款占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比重的上升,我国外汇制度变更形成的国外净资产增长对基础货币增长已经具有支配作用。
中央银行债权的内生性和国外净资产内生性的问题,似的我国货币供给机制发生深刻变化,不再像过去,仅仅局限于国内金融资产运行决定货币供给,而是由国外净资产和过呢一信贷共同决定货币供给。
❺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债权指的是什么
中央银行可以对商业银行进行再贷款,形成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内银行对商容业银行具有债权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权利。本于权利义务相对原则,相对于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民法上义务。因此债之关系本质上即为一民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
❻ 什么是基础货币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银行能否控制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中央银行能控制。础货币由现金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其增减变化,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权的变动。这是影响基础货币的最主要因素。一般来说,中央银行的这一债权增加,意味着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资产增加,同时也说明通过商业银行注入流通的基础货币增加,这必然引起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使货币供给量得以多倍扩张。
(2)国外净资产数额。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中央银行用基础货币来收购的。
(3)对政府债权净额。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净额增加通常由两条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认购政府债券;
二是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无论哪条渠道都意味着中央银行通过财政部门把基础货币注人了流通领域。例如,我国1995年的财政借款存量为1600多亿元,对近几年的基础货币量产生了一定影响。
(4)其他项目(净额)。这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以及中央银行在资金清算过程中应收应付款的增减变化。它们都会对基础货币量产生影响。
(6)央行对金融机构债权大于负债扩展阅读
基础货币,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从质上看,基础货币具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一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而不是中央银行资产或非货币性负债,是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二是通过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和调节的变量对它的影响,达到调节和控制供给量的目的;
三是支撑商业银行负债的基础,商业银行不持有基础货币,就不能创造信用;
四是在实行准备金制度下,基础货币被整个银行体系运用的结果,能产生数倍于它自身的量,从来源上看,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供给出来的。
❼ 问,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途径,和他们之间的比较
国外资产业务: 主要是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黄金,变动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专: 在公开市属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向财政透支或直接贷款,变动对政府债权。
对金融机构债权: 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变动对金融机构债权。
它们之间的比较 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是央行投放货币的主要手段.它会根据现实的对货币的需要发行,一般不会引起通货膨胀, 而购买外汇也是央行投放货币的重要手段,但是当一国连续贸易顺差时,它会加大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进而增加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对政府的债权,是一种不常用的手段,它的应用直接增加了没有实际财富承接的基础货币,是政府掠夺人民财富的一种手段,比如战争时期,政府狂印钞票.它会引起货币贬值,所以它不是常用手段.
❽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对政府债权"和负债方"政府存款"为什么不相等 同理,为什么资产方
一边是资产(债权:政府欠银行15399.73),一边是负债(债务:银行欠政府22733.66),两边并没有直接关系,不需要相等。其他项目同理。
❾ 什么是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
中央银行的存款储备金制度使商业银行可以把民众的存款储蓄到中央银行,从而获得利息,从而具有了创造货币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