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绿色债券的概念定义以及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即债权人。
金融债券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期限一般为3到5 年,其利率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金融债券由于其发行者为金融机构,因此资信等级相对较高,多为信用债券
(1)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扩展阅读:
新中国金融债券得到长足发展,种类也日益增多,重要有以下几类:
(1)证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2)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3)保险公司次级债券;
(4)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债券;
② 绿色金融债券是什么意思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即债权人。
金融债券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期限一般为3到5 年,其利率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金融债券由于其发行者为金融机构,因此资信等级相对较高,多为信用债券
(2)非金融机构绿色债券扩展阅读:
新中国金融债券得到长足发展,种类也日益增多,重要有以下几类:
(1)证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2)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3)保险公司次级债券;
(4)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债券;
(5)混合资本债券。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金融债券
网络-债券
③ 中国有几家赤道银行啊
2月27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这也意味着,继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之后,重庆农商行成为了全国第4家、中西部首家“赤道银行”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全国第四家赤道银行的出现是国内绿色金融建设深化的又一个典型范例,随着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多进展。在他看来,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未来还应重点解决明确绿色金融项目界定标准、理顺资源环境定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国内赤道银行增至4家
据悉,“赤道银行”是指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赤道原则倡导金融机构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融资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应担负相应的责任。
资料显示,赤道原则形成于2003年,是由花旗集团、荷兰银行等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参照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
据国海证券一份研报介绍,采用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应担负的责任有:一是在全球范围所有超过1000万美元项目融资都必须符合赤道原则的各项要求;二是在授信风险管理体系中增加环境风险评估体系;三是须适当地向公众披露实施“赤道原则”的过程和经验。
赤道原则官网显示,来自38个国家的101家金融机构已采用了赤道原则。
在重庆农商行之前,国内“赤道银行”阵营中已有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以及湖州银行三家银行。据了解,截至2019年9月末,重庆农商行贷款余额超过4000亿元。2019年末,该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超过1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逾30%。
国内赤道银行数量渐次增多的另一面,是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正呈纵深之势。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
业内:绿色金融未来应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随着五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以此为依托,在绿色金融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多进展。”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结合绿色环保产业特点,加快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创新;同时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等拓宽资金来源,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此外,行业自律机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等绿色金融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推进。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5年末启动后,发展确实十分迅猛。来自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累计发行195只,发行规模2827.6亿元,约占同期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的17.47%,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上年分别上涨52.34%和26.86%。
不过,绿色金融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绿色金融体系总量较小、市场专业性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吴琦指出,中小企业是绿色金融的主要目标对象,这些企业往往存在一些弊端,使得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的问题。叠加当前疫情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之困,绿色金融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看来,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未来还应重点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绿色金融项目的界定标准,由央行、发改委和银保监会统一绿色金融项目的认定标准,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识别成本,鼓励和引导其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同时,提升包括绿色信贷在内的绿色金融指标在MPA考核中的地位和考核权重;二是理顺资源环境定价机制,实现资源环境的科学合理定价,对绿色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提高绿色项目的收益率;三是促进银行改革内部考核和服务机制,提升发展绿色金融的意愿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