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想问一下蚂蚁金融有限公司是什么公司
看名字就知道了,金融类的,只不过他后台很硬,支付宝现在用的很普遍,跟这个是一回事
Ⅱ 蚂蚁集团任命新合规负责人,有何用意
依据新闻媒体11月13日信息,小蚂蚁集团公司这周已任职李臣(LiChen)为新一任合规管理责任人,将立即向CEO胡晓明报告。先前,小蚂蚁预计于十一月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和港交所另外发售。
在小蚂蚁延期IPO并遭受社会舆论的很多指责以后,小蚂蚁任职了新的合规管理责任人而且等级不低(由原高级副总裁出任,立即向首席总裁报告),可以说合规管理针对小蚂蚁将来的发展趋势升高来到一个尤为重要的层级。伴随着管控组织和社会发展对小蚂蚁等大佬的业务流程忧虑越来越严重,在任职新的合规管理责任人后,坚信小蚂蚁会在合规管理醒面资金投入更高的资源,保证 企业可以久久为功。
Ⅲ 每个月支付宝蚂蚁金融都扣款十多元,又没有开通什么服务,怎么回事
咨询客服吧
在这里很难解决的
Ⅳ 蚂蚁金融靠什么盈利盈利方式怎样的
你好朋友
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则新闻,从银行间市场公告中为我们挖掘出了蚂蚁金服在消费贷款业务上的实际运作情况。根据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花呗ABS路演材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蚂蚁小贷的总资产为172亿元,总负债为144.33亿元;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94亿元,净利润10.20亿元。其中,花呗账单分期的资产余额总计893.24亿元,不良率为1.29%,逾期率为1.83%。蚂蚁小贷发放的花呗交易分期业务贷款余额98.86亿元,资产逾期率为0.01%。截至7月末,蚂蚁小贷已发行37单ABS,发行总规模925亿元。而根据蚂蚁小贷在银行间市场的公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47亿元,同比增长190.79%;净利润44.94亿元,同比增长193.5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高达22.85亿元,同比增长205.07%;投资收益达到40.24亿元,同比大增411.83%。
45亿元,当然是一个可观的利润数字。
但是从中国互联网金融,从普惠金融的发展角度来看,比这个吸引眼球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蚂蚁小贷是站着光明正大的把钱赚了,而不像许多从事类似业务的现金贷企业,是靠「坑人」把钱给赚了。
▼
现金贷模式的恶性循环
「现金贷」这三个字,可谓是过去一段时间互联网金融界的热门话题,甚至到了谈之色变的程度。
现金贷之所以引发了如此强烈的舆论漩涡、监管介入,就在于它和此前「校园贷」「裸条」一样,不但模式上存在「高利贷」嫌疑,而且过高的坏账引发的催收模式也带了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但这样的争议,本就是「现金贷」模式近乎于「原罪」的问题。
之所以被称之为「现金贷」,就在于这是一种既不同于房贷、车贷有实物资产抵押,又不同于消费贷具有购物场景的贷款类别,贷款人往往无需担保、无需陈述理由,就可以获得小额的现金贷款,用于各自无需申报的用途。
「现金贷」其实算不上新东西,十来年前就有金融企业试水过。而从试水伊始,这一模式走得就是高利率的模式——因为借贷者信息不透明,无从判断或者规避借贷风险,所以资金出借方必须收取很高的利率,以便覆盖可能的高违约率。
这个利率能有多高,40%+并不罕见,只不过类似等额本息等还款方式让这个利率不显得那么惊人。
高利率,覆盖高违约,这是现金贷的核心模式。但是高利率带来的高利息也增加了借款者的还款难度,变相也提高了违约几率,这几乎成为了「现金贷」的一个恶性循环——尤其是现金贷不局限于小额借贷,或者现金贷的借款者收入低甚至没收入,连极低的利息都无法承受。
▼
1.29%的不良率才是最重要的数字
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文引用的一系列数字中,哪个最重要的?
至少对我而言,绝不是44.94亿元的利润,而是1.29%的不良率和1.83%的逾期率。正是这两个数字,昭示着蚂蚁小贷与其他看似类似企业的根本差别——蚂蚁小贷的钱,赚的正大光明,不昧良心。
是的,1.29%的不良率之低,甚至是比许多商业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不良率都来得低。
如此之低的不良率,意味着蚂蚁小贷的同类业务,根本就不会陷入「高利率覆盖高违约」的恶性循环。
就以笔者为例,眼下在支付宝的蚂蚁借呗最高可借贷10万元,如果要借1万元,可以享受日利率万3,30天需要支付的利息不过是区区90元,按年计算,相当于10.8%的年利率——这个利率水平,不仅与动辄40%+的那些「现金贷」企业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比起银行信用卡给我的日利率万五,年利率18%来都要低上好多。
当然,并非所有的人在借呗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利率水平,从不同借贷者公布的水平来看,也有日利率万4的用户,但折算下来也不过14.4%的年利率。
如此低的利率水平,依赖的自然是较低的不良率和逾期率,使得蚂蚁小贷可以以较低的资金出借水平实现不俗的盈利情况——反过来,比较低的利率水平,对于用户资金压力小,反而也降低了违约的几率,降低了不良率和逾期率,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
▼
良性循环才是真普惠
蚂蚁小贷与「现金贷」的区别,不仅仅是利率、违约率、不良率的差别,也不仅仅是恶性循环抑或良性循环的区别。
根本上,这反映了「普惠金融」理念上的巨大分歧。
过去一段时间,借助风险投资的推动,借助互联网渠道的广而告之,「现金贷」和之前的校园贷攻城掠寨好不生猛,要说「普惠金融」,「普」字是绝对当得起。
但是,普惠金融,光光是「普」就够了么?
让没有还款能力的学生可以透支不小的资金透支购买手机等消费品,默认他们的父母会擦屁股还钱;让还款能力存疑的人借贷资金,不问他们的偿还可能,只是依赖高利率覆盖风险,依赖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催收手段提高还款几率,这样的金融生态,真的当得起「惠」字么?
更何况,十年前的现金贷款业务就是这样的玩法,十多年后有了互联网,有了大数据,有了各种高科技手段,如果现金贷款业务依然还是简单粗暴的给所有人极高的利率水平来出借资金,那又怎么当得起移动互联时代的「普惠金融」呢。
同样是无抵押无场景的现金贷款业务,显然蚂蚁小贷真正利用了新技术,实现了和许多年前「简单粗暴」模式完全不同的玩法。既实现了更安稳的金融利润,同时又让有信用的用户在无抵押无场景的前提下,可以享受甚至比传统信用卡更低的利率,这才是「普惠」之下的双赢,乃至多赢。
▼
望采纳祝你好运
Ⅳ 蚂蚁集团配售基金有哪些
蚂蚁集团的配售基金有以下五个,但都已募集完毕,是不能再买入的
Ⅵ 如何看待蚂蚁集团的发行方案呢
从全球的经验来看,头部互联网企业上市,对于整个市场是有正面积极的作用,比如在美股上市的特斯拉、亚马逊、苹果、谷歌这些公司,正是他们成为了美,没有成交量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那么就转不起来,每天维持2500亿左右,这种量根本无法保持大盘的继续上涨。这段时间股市比较热衷于的是金融证券和保险。但这两大盘只顾护盘,大盘没有金融股的拉伸同样转不起来。而且相对于国外股市来说的话,都出现了破位杀跌,同样进入了调整阶段。蚂蚁集团是一只巨无霸,这只巨无霸9月18日首发通过,这就意味着蚂蚁金服只用了25天的时间就走完了上市所应经过的任何程序。一路顺风,只为了迎接蚂蚁集团的正式入市。它的上市无疑会对股市市场带来一股新
Ⅶ 对蚂蚁金融的评价
这两天比较占据公众视线的话题,是近日蚂蚁金融上市和马云被约谈 这两件事。
当然在金融方面我是外行中的外行,我只说明一下我的看法。
这件事情引起人们热议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民承受不起由蚂蚁金融资金问题所引发的泡沫经济。二是因为花呗借呗的门槛问题,让公众质疑其坏账率。第三则是资本家这个话题,30亿注册资金300亿的营收?这个话题。
作为一个外行呢我无法深度去剖析整个事件将会造成蚂蚁金融,或者说是马云这个网友眼里黑心赚钱的资本家怎样的一种结局或者说如何收场。也无法去解释泡沫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有多严重。我只能说一下我作为一个老百姓,对这个行业的一种直观看法,首先马云做电商起家,从卖出第一笔订单到淘宝如今对互联网的覆盖量,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当然这里可能要说到阿里的股权当时主要是软银占大头,而支付宝和蚂蚁金融则是后来才开始着手去做的,前几年我的理解是蚂蚁金融和支付宝是马云让阿里从孙正义手中解放出来的砝码,当然我只是外行人的看法,那时候也看到不少网友痛骂阿里其实是外国企业 马云是在帮外国人挣钱。
这些其实和今天蚂蚁金融的事情没有具体的直接联系,但是我想借此说一下其实蚂蚁金融在我的感觉上来说,只是他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在我看来上面对于小贷市场的监管其实做的也不是那么到位,一方面是上面担心泡沫经济对人民造成的后果,和超前消费对年轻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国家需要发展而本身就一直忽略其他小贷的不规范,其实这无法从实质上去解决问题,需要做的不是说让蚂蚁金融的风险降低,不管你是提升放贷门槛还是对蚂蚁借呗花呗实施何种强制措施,根本无法在眼下对超前消费这种模式进行一种冲击,甚至可以说打不起一丝涟漪。
我觉得小贷平台的乱象很严重,超前消费已经是趋势,没有蚂蚁,也会有螳螂,蜘蛛,他们只是没有做的这么大,而小的乱象何尝不会引起大的波动,你们是觉得蚂蚁的军团壮大是坏处,我倒觉得更多杂小的细菌更是坏处。
国家需要发展,就需要提升人们的消费,总是在新闻里提到人们消费水平上涨,人民好像富起来了,很多农村也无限接近小康水平,也提到网络消费的问题,但是始终不敢把超前消费或者说贷款这些事情说透,屡禁不止的各种套路贷校园贷等等,这些是无时无刻都在存在,贷款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除非你让客户拿什么抵押都贷不了款,否则怎么谈监管,抛开蚂蚁不谈,友商小马,也在做微信端的分付,友商建林,也有上线了万达贷,这些大家都能看到,做这生意割韭菜的资本家遍地都是,明天监管这个后天指控那个始终不是办法,以我们还是中等经济消费水平的国家来说,人民的生活指数提高才是大事,近10年来国家的发展都能看到,但是国家这发展当中何尝不有资本家割的韭菜那一部分呢,资金的流转带动的除了中大型企业,说白了,社会水平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种超前消费是阻止不了的,信用卡门槛高吗,刷爆信用卡没有还款能力的少吗。
最后说一个事:给年轻人树立合理的消费观点需要的是什么?
我做为一个大学生
我毕业后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养活自己?
我超前消费是不是在我承受范围之内?
我超前消费是因为什么?
一些明星?偶像团体?网红?直播带货?刺激消费?网络游戏?社交?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人的消费,你会发现人现在需要购买的除了房子车子之外,会多出来多少消费,为偶像买单,为网红买单,为支持国货买单,为游戏买单,为虚荣心买单,还没发现吗?刺激消费的不是蚂蚁金融,而是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就很奇怪以前那些喷游戏害人的家长现在都不敢出来说话了,因为你只要说游戏害人,就总会有人反对你说是你没给孩子足够的爱,没有去管好孩子,而且这部分人几乎占了99%,那么为什么不反思今天的超前消费话题,是不是自己没有管好自己呢?到底是因为有蚂蚁,因为花呗借呗导致的自己越来越穷,还是因为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下,人们越来越难以控制自我了?这些才是需要深思的,有时间在这里骂蚂蚁,我觉得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今天,去挣更多的钱,让自己更充实,而不再需要靠买单虚荣心来充实自己。
我觉得是人们的超前消费养成了蚂蚁,而不是蚂蚁让人们超前消费,这只是我的观点,在这里也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观点强加给别人,那些在网络上看到别人骂游戏害人的,也先了解好情况再说,而不要一昧分去说别人家长。这实在是暴露自己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