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准则的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根据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发放债券利息的,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不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在随后收到这部分利息时,直接冲减初始确认金额。
因此,题中:
1、取得投资时:
初始确认金额
=
1
300元
投资成本
=
1
000
+
200
=
1
200元
溢价
=
1
300
-
1
200
=
1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1
200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溢价
100元
贷:银行存款
1
300元
2、收到投资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宣告的利息时:
收取利息后的投资成本
=
1
200
-
200
=
1
000元
借:银行存款
200元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200元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正式稿如与征求意见稿规定有所不同的,应当以正式稿的规定为准。
⑵ 新准则下投资公司会计科目设置有哪些
参见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的会计科目就可以了。
投资公司比较经常用到的科目是: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⑶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属于什么性质,适用什么准则
投资来管理公司,是指汇集众源多资金并依据投资目标进行合理组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广义的投资公司,既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等金融机构,也包括涉足产权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各类企业。其业务范围包括购买企业的股票和债券、参加企业的创建和经营活动、提供中长期贷款、经营本国及外国政府债券、基金管理等,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自己的债券、股票或基金单位,从其他银行取得贷款,接受委托存款等。狭义的投资公司,则专指公司型投资基金的主体,这是依法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经由购买公司股份成为股东,由股东大会选定某一投资管理公司来管理该公司的资产。 而皮包公司则是没有登记,也没有法律保障的那些,很容易总后变成骗人的公司 实际上,基金公司也是投资公司。
⑷ 2019年新金融工具准则,债权投资的利息到底是计入投资收益还是利息收入,中级教材上是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是金融企业专用,投资收益适合普通企业,去看了其他多个老师的课件,一致主张考试按照教材走利息收入
⑸ 以前哪4种投资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今年新准则培训时老师说第四种计入金融资产)
你说的抄应该是三无投袭资吧,就是活跃市场没有报价的权益性投资(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这一类投资,准则原来是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的,现在改划分为金融资产了。以前长期股权包括:联营企业(重大影响)、合营企业(共同控制)、子公司(控制)、三无,这四类。
⑹ 金融资产的计量准则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含单项金融资产或一组金融资产,下同)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
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包括下列各项:
⒈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⒉债务人违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⒊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⒋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⒌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⒍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髙、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
⒎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
⒏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
⒐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
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对于浮动利率贷款、应收款项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可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即使合同条款因债务方或金融资产发行方由于发生财务困难而重新商定或修改,在确认减值损失时,仍用条款修改前所计算的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计算。
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应当采用类似的方法确认减值损失。
⒉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⒊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另外,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或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转移
金融资产转移,是指企业(转出方)将金融资产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一)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的区分
企业应当将金融资产转移区分为金融资产整体转移和部分转移,并分别按照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处理。
(二)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情形
⒈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判断
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应当终止确认相关金融资产。
以下情形表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转入方:
⑴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
⑵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出售,回购价为回购时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⑶附重大价外看跌期权(或重大价外看涨期权)的金融资产出售。企业将金融资产出售,同时与购买方之间签订看跌(或看涨)期权合约,但从合约条款判断,由于该期权为重大价外期权,致使到期时或到期前行权的可能性极小,此时可以认定企业已经转移了该项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因此,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⒉符合终止确认条件时的计量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的损益=因转移收到的对价+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利得(如为累计损失,应为减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应当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在此种情况下,所保留的部分资产应当视同未终止确认金融资产的一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
(三)继续涉入的情形(做一般了解即可)
⒈继续涉入的判断
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⑴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
⑵未放弃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金融资产的程度确认有关金融资产,并相应确认有关金融负债。
⒉继续涉入的计量
企业通过对所转移金融资产提供财务担保方式继续涉入的,应当在转移日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财务担保金额两者之中的较低者,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同时按照财务担保金额和财务担保合同的公允价值(提供担保而收取的费用)之和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负债。
⑺ 新准则公司持有另一有家公司股权1%计入什么科目
如果是持有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一般能够取得,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内计量准则计入:以公容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报表科目),会计科目可以是:交易性金融资产
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不能够取得,以取得成本计价,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4年7月1日执行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第三十二条第二项规定:
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但是,下列情
况除外: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
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二)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
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
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⑻ 新金融工具准则三分类分别对应财务报表上的什么项目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旨在通过在金融资产存续期内收取合同付款来实现现金流量,而不是通过持有并出售金融资产产生整体回报。
例如贷款、应收账款、债权投资等,这些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金融资产被划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会计科目为“债权投资”。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1、在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下,企业的关键管理人员认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2、例如,企业的目标是管理日常流动性需求同时维持特定的收益率,或将金融资产的存续期与相关负债的存续期进行匹配。会计科目为“其他债权投资”。
3、该金融资产还有种特殊情况,企业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类型金融资产业务模式并非为本金+利息,而是不关系价格波动,长期持有获得稳定分红。
4、该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时到终止确认,除了分得的现金股利计入损益,其他自始至终不得影响损益,全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留存收益。科目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如果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也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该金融资产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交易性的或者基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决策并对其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目标是通过出售金融资产以实现现金流量。
3、即使企业在持有金融资产的过程中会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不是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来实现其目标,因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对实现该业务模式目标来说只是附带性质的活动。该金融资产为兜底分类,会计科目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8)准则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扩展阅读:
一、“债权投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分三种情况列示:
1、 “债券投资”:根据“债权投资”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中相关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填列。
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3、“其他流动资产”:企业购入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二、“其他债权投资”科目在财务报表中分三种情况列示:
1、“其他债权投资”:反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2、“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3、“其他流动资产”: 企业购入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一年内到期的债权投资的期末账面价值。
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只有“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报表项目列示和会计科目名称是保持一致的。
⑼ 新会计准则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老准则里的短期投资存在哪些差异
就范围而言,两者有重叠,但不完全是包含关系。原先的短期投资是从持有期间角度而言专的,除了属为了短期出售获利的目的而持有的投资类资产外,还包括一年内的委托贷款、短期合作经营等不属于交易目的的投资,这类投资在新准则下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者贷款及应收款项核算。新准则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包含衍生工具(套期工具除外)的公允价值,这是原先的短期投资不涉及的内容。
就会计处理原则而言,短期投资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持有期间的利息或者股利收入冲减成本,初始计量金额包括交易费用;而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持有期间的利息和股利收入确认为投资收益,初始计量金额不包括交易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