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阳泉商业银行出现挤兑了吗
截止2020年7月,阳泉商业银行的确出现了挤兑,但阳泉市人民政府迅速发布公告:阳泉市商业银行正常经营。近日出现部分储户集中办理业务情况,市政府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维护储户各项合法权益,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阳泉市人民政府在一份落款日期为6月16日的公告中称,阳泉市商业银行是由阳泉市政府、国有企业和社会投资人共同发起,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合法金融机构。阳泉市商业银行参加了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储户存款安全直接受到国家法律和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阳泉市商业银行经营正常。近日,阳泉市商业银行出现部分储户集中办理业务情况,市政府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全力支持阳泉市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维护储户各项合法权益,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储户的利益受国家法律保护。
希望广大市民和储户理性对待,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和社会秩序。确需提款的,按照银行制度有序办理存取款手续,避免因提前取款而造成利益损失,防范持有大额现金带来的安全隐患。
(1)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采取哪些措施扩展阅读:
引起挤兑的原因有两个:
1、由于银行券持有人或存款人对发行银行的信用产生动摇,纷纷撤回存款;
2、由于银行券贬值,银行券持有人不得不赶快把银行券抛出,以防经济上蒙受重大损失。
挤兑往往是伴随着普遍提取存款的现象发生的,并进一步形成金融风潮。在出现挤兑时,市场异常紧缩,借贷资本短缺,利息率不断上涨,迫使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倒闭或停业,从而更进一步加剧了货币信用危机,引起金融界的混乱。
Ⅱ 金融机构挤兑风波舆情处置方案
当前,金融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金融机构社会声誉、公众评价上却时常陷入负面境地。这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机构直接面向民众,其经营水平与金融消费者期待之间存在落差;另一方面与媒体在市场压力之下的倾向性监督有关。市场化经营压力促使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为百姓代言,但舆论监督时常面临的种种风险(行政干预、法律诉讼、暴力阻挠等)也使媒体倾向选择"安全"的监督对象。金融机构社会关注度高,又普遍重视声誉成本,于是新闻媒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批评和监督就愈发密集。
金融舆情的扩大——网民的情绪倾向。《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60%人为30岁以下,他们表达意见往往带有情绪性和随意性。金融舆情多涉及公众利益,容易引发贫富差距等联想,造成话题被不断炒热,如不久前因银行年报披露而引发的银行"暴利"问题。
金融舆情的传播规律——快速出现,迅速消退,常有反复。网络舆情来得快,可能因为一个帖子、一篇报道而突然形成焦点,但也退得快,网络热点层出不穷。不过有的金融舆情在平息后,会在某一时刻再次因为新的由头而爆发,如近年来银行收费问题,就几度出现、几度平息而又几度风波再起。
面对这样的舆情现状和特点,金融机构如何及时回应,成为关键。
解决方案
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之金融舆情综合解决方案通过融合最新的海量网络信息搜集、处理、存贮、全文检索、中文处理和文本挖掘技术,可以7×24小时实时监控成千上万的新闻、论坛、博客、微博的最新舆情信息,帮助用户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网络动态,了解自身的网络形象、提高自身的公关应变能力和重大事件处置能力。主要功能包括:
及时全面:高并发、分布式的爬虫技术,确保金融行业信息采集全面与及时。
专业服务:专业的数据分析与技术支持团队,适应金融行业事件信息的随机性、突发性、高并发的特点,随时解决用户所需。
省时省力:内置数万个较高影响力的重点网站,提供优先采集机制。
更加精准:独有的关键词与去重技术,使采集到的数据更为精准。
超强分析能力:强大图表分析,动态提供各种业务数据,使金融行业用户使用更直观、更便捷。
应用领域:金融行业。
Ⅲ 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08经济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
即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3)金融机构发生挤兑采取哪些措施扩展阅读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政策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